物质的世界里,有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在中国人情感的感情里,你付出多少爱去温暖别人,你就会得到多少爱慰藉你的心灵。
上小学,读《论语》。课堂上,老师的讲解,自己的努力,我也没有弄懂什么是“仁”。但让我百般疑惑的是,即使是大字不识一个乡村人,嘴里却是经常的说着仁。他们会说:“某某某,这个人不错,做事仁义。”他们还会说:“谁谁谁,那人不咋地,基本没有仁义道德。”
上中学了,我仔细的端看着“仁”字。二人成“仁”,有了两个人,便产生了“仁”,朦朦胧胧的模糊感觉,仁——应该是两人之间关系的调节与润滑。
晶莹如玉这个期间,我接触了一些农村的老人,他们同样一生不能识文断字,不晓得四书五经为何物,但他们在教导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总是说:“要学会正经做人,不要做亏心事。”
现在想想,人生挺立社会,一辈子做“正经人”,一辈子不做“亏心事”,想必是一个境界与修养深厚而慈善之人所为吧。不做亏心事,不做任何对不起别人的事情,便是最好的与世和谐,爱心世人的想法。这时刻的我,思想里有了些许的清明,似乎找到了“何为仁”的答案。
看到乡村里蹲在墙根下,晒着太阳的老人,昏昏然欲睡,安稳然安顿。都能看出他们脸上的老子之气,庄子之神。我慢慢清醒:爱人,心灵才可以得到安顿;爱物,内心总是搔首踟蹰。
不如社会后,我方才读《大学》。每每读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我总是驻留良久。因为里面有我寻觅良久的“仁”。亲近自己的亲人,然后再延伸到亲近自己的朋友,此后扩展到亲近天下人民。此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仁,便是爱,便是慈悲,更是怜悯。仁,便是爱人,爱物,爱人民,爱天下。
仁民,就是热爱人民,怜悯苍生,慈悲众生。我们人类要仅仅对人类仁慈怜悯,还是略显自私,需要我们“仁民而爱物”,爱天下物,平等,和谐,天人合一。
行至此处,我方才真正懂得了“仁”。一字,竟是,需要几十年的人生感悟,方知其理,方得其真,方获其情。
一边读书,一边行走人间,脚步越来越轻松;一边感悟,一边诸子相伴,我的心越来越通透清亮。
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是亲亲之爱;爱,是仁民爱物;爱,是怜悯之心。我似乎懂了些,又似乎还在模糊着。
一颗爱心,一直在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