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因期待而繁花若锦;人生,因期待而熠熠生辉。有期待的人,是幸福的!
每个人都是一座沉睡中的“宝库”,“被期待”有着唤醒这座“宝库”的磅礴力量。能够“被期待”,是幸运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24687521/76e638ba56129e42.jpg)
慢热如我
11月末的一天,下晚自习,像往常一样去查晚休。查完男生,和Ms Yang错前错后走着,拐至楼厅,正欲签字。“王老师,最近怎么不见你‘写作’了?”校长突然轻声问道。啊?是问我吗?下意识的向身后瞅去,再无他人。强做镇定,走上前去:“校长,我写的都是‘流水账’!”校长依然和蔼:“文章嘛,就是从写流水账开始,写嘛、改嘛!你写,写好了,我帮你分享!”
行走在沉沉的夜色里,上完四节自习如释重负的轻松感被惶恐和焦虑取代。说实话,除了平时喜欢记录生活点滴外,从未想过会和文字产生交集。当初加入学校领读者群只是应学校要求而为之,几经犹豫将群昵称改为‘领读者×××’时亦曾笑了笑自己。
校长口中的‘写作’,让我倍感惶恐,那句“我帮你分享”,更是让我焦虑了N久。
时值12月月考,身兼毕业班教学,容不得半点马虎、丝毫懈怠,遂将这份“期待”一再搁浅。忙完考试后的周末,终得片刻闲适,趁着夜晚思绪活跃,打开简书,再续前篇—《不期而遇的挑战,如约而至的温暖》!
次日清晨,几经润色修改后,战战兢兢发于校长审核。“攒劲!”“就等你的文章!”“我帮你分享!”简单的话语、殷切的期望。“谢谢校长鼓励!”“领读,靠你们,继续努力!”毫不隐晦地说,慢热的我被这份期待感动、激励着!
幸福发酵
从离开蓼中之日起,一直都想写点什么,但因懒虫作祟,一直未能静心梳理。又至周末,忙里偷闲,继续追忆往事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同样的清晨,怀着同样的忐忑,就困惑向校长请教:“校长,我有点拿不准,开头第二自然段要不要删去?结尾该如何升华一下?请您指导!”没有回复,但不一会儿,“×××老师新作!”一行字却赫然出现在了领读者群里!啊,还没完全写好呢,校长就分享了!
正欲午休,QQ消息响起,信手查看,是校长的回复:“相当不错!”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却让我顿觉释然: 也是,写文章,我也不是专业的,何必那么吹毛求疵?
伴随着闺蜜、同事们的转发,同学、朋友们的点赞、评论、私信,各种情绪一起涌上心头,有感激、有喜悦、有温暖,但更多的是激励和思考!
我清楚地知道,并非我的文字出彩,只因它触碰到了大家‘最柔软的地方’!正如曾经的‘战友们’所言:“莫名有种想哭的冲动!”“看着那几张照片,读着你优美而深情的文字,不知不觉被你带到了过去!”“我是一直笑着看完的,惊讶于文中还有我,惊讶于多年以前的老照片,惊讶于你详实的记忆,勾起了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的回忆!”
诚然,不同的人,不同的经历,感受也不尽相同,但出奇相似的却是那份永远不变的“板桥情结”“鸭暖情结”“平川情结”“新华情结”……我想,这也许就是文字的魅力所在吧!
期待回响
历时长久的焦灼复习,孩子们小长假归来的忘乎所以,责任重大的枯燥监考,任务繁重的机械阅卷,每一项都足以让老师们叫苦不迭!
被分配的语文试卷已于前夜加班阅完,但英语成绩却迟迟没有出来。不顾小娟疑惑的眼神和Ms Yang的好心劝阻,挑出一部分答题卡,亲自批阅,只为那一份份寄托在孩子们身上的期待。一份、两份、三份……还不错嘛,都远远超出了我的期望!
下午,故作生气状,气定神闲地走进教室,“下面,我来念下成绩啊!”孩子们瞬间安静下来,做恭听状!
“LYT,103;LHM 104;LG 98;QST 97;CJD 90;XSY 89;SLC 88……”待念完,教室里依然鸦雀无声!“哈哈,此处难道不应该有掌声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孩子们,先是面面相觑,继而爆以雷鸣般的掌声!“同学们,这次考试,我们的成绩与其他班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但是,看到你们每个人都在进步,老师很欣慰,这个假期……”就这样,惯常的严肃被打破了,孩子们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不经意间,捕捉到向来沉静、不事张扬的LHM如花的笑靥。我的思绪一下被拉回到了期中考试后的那次周末补课。一篇大阅读,讲得我不甚吃力!心里本就窝火,一转身,一眼瞥见坐在后排的LHM两眼无光、正在发呆。我疾步走到她跟前,叫她起来分析句子。不提问还好,一提问,简直让人抓狂。别说分析句子了,她竟然连句子里的单词都不认识!很显然,早自习她偷懒了……顿时,我气不打一出来,厉声质问道:“一个早自习,你都干嘛了?作为一名好学生,还有没有点上进心啊?”就那样,我倒豆子般的把她狠狠批评了一通!
晚上,回老家途中,电话响起,是个陌生号码,迟疑几秒后按下接听键:“王老师,我是LHM的妈妈,我想问问你,今天在学校,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我刚给孩子打电话,她情绪不高,只说是在英语课上挨批评了,再啥都没说……”听着她妈妈的焦虑,我顿时心生愧疚,带了她半学期,竟不知道她是个留守孩子!如实地把当时的情景给她妈妈还原了一遍。电话那头徐徐说道:“这就是她不对了,该批评!只是王老师,我家姑娘,性格比较内向,自尊心比较强,她特别在乎老师对她的评价……”挂了电话,迅速找到班级群,给她私发了条信息:“丫头,老师今天之所以狠狠批评你,是因为老师对你期望很高……”过了许久,收到她的回复:“老师,今天的事情,是我不对。只是我一直不知道你对我竟然有那么高的期望!老师,我会努力的!”
她是如是说的,更是如是做的:上课听讲更专心了,作业做得更加赏心悦目了……周末回家,她会偷偷浏览我的空间,看我更新的简书、默默地点赞。偶尔还会给我私信:“老师,我发现紧跟着您的思路,我可以学的更好!”“老师,你的文笔很好,每次读你的简书,我都能有所收获!”“老师,我发现你是一个很可爱的人,我会一直支持你的!”“老师,新年联欢,没能和你合影,有点小遗憾!”就这样,我们从课堂上不苟言笑的师生,变成了课后能够交心的朋友。
看着她稳步提高的成绩,我很开心;目睹她的点滴成长,我很欣慰。这个事例,也让我想到了罗森塔尔效应:满怀期望的激励!
![](https://img.haomeiwen.com/i24687521/6c856923f9cf8076.jpg)
身为人师,我们要做的太多太多,但真正能做的却少之又少。让我们对己无限期许、不懈追求,成就更好的自己,做学生成长路上的领航人;让我们对学生心怀期待、不辍耕耘,成就更多的学生,做他们实现梦想的助推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