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歌德谈话录》不记得是我还是我女儿买回来的书——更有可能是我买回来给她看的,估计她根本没兴趣,所以这本书一直在我书橱里,而我也是一直慢待了它,没知道它的好,所以搁置到现在,或许是疫情后好久都不去图书馆的缘故,在整理书橱的时候才取出来翻看。
没想到书名完全不能吸引我的这本书,内容还真不赖,我虽然才阅读了三四十页,虽然做不到手不释卷爱不释手,但我似乎已经爱上了这本书,并下定决心把这本书啃完,用我的意志力。
首先,我喜欢这本书的作者爱克曼,他是当时大作家大学者歌德的最忠实的粉丝,没有之一,他追随歌德,并有幸得到歌德的信任,尽管爱克曼第一次访问歌德的时候,歌德也已经七十三岁了(我算出来的),然而爱克曼对满面皱纹的歌德仍然充满着敬意。
他的褐色面孔沉着有力,满面皱纹,每一条皱纹都有丰富的表情!他的面孔显得高尚而坚宁,宁静而伟大!他说话很慢,很镇静,令我感到面前仿佛就是以为老国王。可以看出他有自信心,超然于世间毁誉之上。接近他,我感到说不出的幸福,仿佛满身涂了安神油膏,又像一个倍尝艰苦、许多长期的希望都落了空的人,终于看到自己最大的心愿获得了满足。
我也不禁为爱克曼的这段描述而感到激动。
正因为爱克曼以后长期留在歌德身边,为歌德编辑审订《歌德文集》,因为他从头到尾仔细阅读了歌德的全部作品,还直接参与了歌德晚年的全部创作,所以,这本《歌德谈话录》虽然不是歌德的原话记录,但却能基本保持歌德的思想内容,还原一个更为真实、立体的大诗人歌德的形象。
歌德给爱克曼的第一个建议就是跟写作有关,其实对于玩简书的我们也是有所启发的。
你得当心,不要写大部头作品。许多既有才智而又认真努力的作家正是在贪图写大部头作品上吃亏受苦。我在这一点上也吃过苦头,认识到它对我有多大害处。
……
如果你目前只写一些小题目,抓住日常生活提供给你的材料,趁热打铁,你总会写出一些好作品来。
你可以在许多片段里写得很成功,但是涉及你也许还没有认真研究过、还不大熟悉的食物,你就不会成功。你也许写预付写得很好,写猎户却写的很坏。如果有些部分失败了,整体就会显得有缺陷,不管其他部分写得多么好,这样你就写不出什么完美的作品。但是你如果把那些个别部分分开,单挑其中你能胜任的来写,你就有把握写出一点好作品来了。
而后歌德发现爱克曼对于四季题材有一定的认知和表现力后,他又鼓励爱克曼把这部大部头写出来。
从爱克曼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问家歌德是一个非常谦和的、睿智的、对于后生极力提携和指导的长者。
只看一个作家的一两部作品,我们并不能窥其全貌,而通过谈话录,我们便能对这位伟大人物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
阅读此书时,有血有肉的歌德呈现在我们眼前,仿佛觉得他不再遥不可及,不再高不可攀,他不再是那个孤独的浮士德,而是德高望重又面容亲切的长辈,语重心长地在跟我们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