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牛和车票
依稀记得自己第一次听见黄牛一词是我初二的时候。高二以前我几乎每个暑假都会跑到贵阳去住上一段时间,因为我爸在那里工作。当时的交通工具还是绿皮火车,由于路途遥远,所以硬卧票自然是我们的首选。如果不能提前很多天的去购买返程火车票的话,我们只能选择硬座颠簸将近30个小时回家。
然而很不凑巧,在初二那年我们错过了最佳买票时间,由于我爸不愿意我跟爷爷颠簸一路回家,就选择从黄牛那里买了两张高价票——比正常价格贵了1/3。。所以对于那时的我来说,黄牛就是一个褒义词,因为他让我可以很舒适的回家。
每年一到春节,黄牛一词必然会出现在热搜榜上,几乎大部分买不到合适票回家的人,都会吐槽两句黄牛,貌似黄牛已经成为我们买不到票的罪魁祸首。
当然我们也会认为黄牛赚了黑心钱,然而如果真是那样,为啥做黄牛的人不把他亲戚拉到这个行列中来?为啥他不把票卖的再贵一点点?
首先我认为黄牛的存在有利于区分人们回家的意愿程度,如果你真的认为回家是必不可少,那么多花几百块钱又能算啥,况且他还给你节约了大部分买票抢票的时间。
其次黄牛的存在依然符合经济规律——他们不能肆意的提高价格,因为我们都知道价格越高的东西,可替代的物品自然也多。比如说如果硬座的黄牛票够高,那么我们可以选择买硬卧,如果价格再高,我们可以选择软卧,乃至飞机票等等,所以黄牛票的价格一定符合需求定律——有需求就有供给。
垄断和价格
有人一提到垄断,脑子中的自然反应就是它是不好的,它可以任意的制定价格,而我们消费者只能无奈的接受,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客大欺店。
举一个例子吧,话说在一条乡村公路旁有一排规模不大的村庄,村头对着公路,当然这边有一个小小的加油站。往来的车辆大多数会停下来补给一下,那么请问这个加油站中售卖的可口可乐价格是多少?是3块,5块还是10块?
正确答案是3块。按理说这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你卖个5块,真的口渴的司机也会掏钱去买。那为什么加油站只卖3块呢?原因就是不要因为目前够提供可乐的商家只有一个,你一旦提价,周围的村民也会注意到这个现象,进而争相去卖可乐,价格最终依然会趋于目前的这个水平。
再回头看一下垄断企业,别看他们的位置处于支配地位,一旦他们任意提价,超出市场的预期,那么潜在的竞争对手会蜂拥而至。就如同当年的移动,千方百计的打压联通,殊不知腾讯的微信异军突起,一下子占领了通讯市场的很多份额。
所以不要看现在的很多垄断企业风光无限,其实他们的掌舵人真的是非常担忧,他们不知道哪一天有一个程咬金从半路杀出来。
所以垄断企业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降低自己的成本,然后提供更优质的产品给我们。
除去因行政手段而产生的垄断之外,自然而然产生的垄断对我们大众来说就是福音,因为他会千方百计地提供廉价且又质美的物品给我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