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能不能预测

作者: fanfan方 | 来源:发表于2019-10-08 15:00 被阅读0次

    十一小长假过后的第一天,股市是涨是跌?今年秋冬会流行什么颜色?下一个风口商机是啥?人们喜欢预测,无论是关于行星的运行轨迹,股市的波动幅度,还是下一季的流行色。随便翻看任意一天的报纸或微信公众号,你都能找到大量预测,即使你从前从未注意到他们。

    这个世界能不能被预测呢?答案是既能又不能。

    有些事情是可以预测的。比如,如果我们早上八点钟出门,路上肯定会很堵,因为这是上下班的高峰时间。如果夏天来了一场台风,很可能你的飞机航班会晚点,因为这样的事情我们已经屡见不鲜了。

    还有些事情也是可以被预测的。著名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在《银河帝国》中写到,有个数学家谢顿创立了“心理史学”。按照“心理史学”,历史是可以预测的,但每个人的行为是难以预测的。事实证明,阿西莫夫恰恰搞反了。个人的行为是可以很准确地预测的。我们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独特的,但是,我们其实跟大多数人的行为模式是一模一样的。大数据告诉我们,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是单调的、可预测的。大数据还能精准地预测我们的偏好,比如Amazon就是用这样的方法帮我们推荐书的,精算师能够准确地估计像我这样特征(性别、年龄、收入、生活方式等)等人能够活多久。这些事情都可以根据像钟表一样精准的科学规律进行预测。

    但是,还有很多事情是不可预测的。复杂体系是不可预测的。那么,什么是复杂体系呢?你朝窗外望去,窗外的世界就是复杂体系。天气、生态系统、金融市场、国际政治以及我们人类社会等等都是复杂体系,所有的复杂体系都是不可预测的。

    《反常识》是小世界网络之父、微软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邓肯·瓦茨的颠覆式新作,他根据最新的网络科学研究,以及商业、政治和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内容翔实的决策案例,揭晓常识带来的4大误区和反常识带来的3大红利,并教授我们学会用反常识思维认识并应对这个复杂的世界,跳出常识陷阱,优化你的工作与生活。

    邓肯·瓦茨以互联网为“望远镜”,探索社会运行的规律,明确界定了哪些事情适合用常识来判断和解决,哪些事情适合用反常识来处理。

    拉普拉斯妖无法预测复杂系统

    拉普拉斯妖又被称为“智者”,它知道宇宙中每个原子确切的位置和动量,能够使用牛顿定律来展现宇宙事件的整个过程,过去以及未来。

    复杂系统完全是另外一种系统,虽然目前人们对于复杂系统,复杂的原因还没有达成一致看法,但大家普遍认为,其复杂性来源于众多相互依赖且以非线性方式相互作用的组成部分。

    例如,最简单的复杂系统沙堆。当你在十一假期的时候来到海边,在沙滩上把沙子堆成一个金字塔形状的沙堆。你有没有想过,能不能把沙堆堆得越来越高,一直堆到月亮上去?显然,这是不可能的。物理学家专门做过这个实验。他们把沙滩上的沙子一粒一粒掉下来,然后用一个仪器记录沙粒掉落的过程。他们发现,当沙子一开始掉落的时候,会自发地形成一个自组织系统,也就是说,当一粒新的沙子掉下来之后,原来的沙子都会自动地调整位置,形成一个更稳定的系统。

    但是,随着沙子继续掉落,当过了一个临界值之后,沙堆就会进入不稳定状态。这个时候,你知道沙堆随时可能会发生塌方,但是,再往上放一粒沙子,沙堆会倒塌呢,还是再往上放一千粒沙子,沙堆会倒塌呢?我们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

    研究复杂系统的科学家发现了很多规律,比如,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洛伦兹发表过一篇论文,题目叫:《一只在巴西翩翩的蝴蝶可否在得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洛伦兹发现,使用计算机对天气模式进行仿真的时候,数据输入的细微变化都会导致不同的长期预测结果。初始条件的细微变化,将会带来巨大的影响。

    洛伦兹告诉我们,水汽聚集在微尘的周围,就形成了云。这听起来很简单,但是,某一朵特定的云到底是怎样形成的,会变成什么形状,取决于水滴之间复杂的反馈作用。所以,即使我们知道所有关于云的形成原理的知识,也无法预测特定的云会如何出现。

    我们生活的世界究竟是不是可以预测,并没有一个非黑即白的答案。我们不能自负地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可以预测的,但我们也不能陷入不可知论。预测当然是件很难的事情,但我们还是可以通过训练,提高自己的预测能力的。最值得用心去训练预测能力的领域,往往介乎于钟表和云之间,也就是说,既不是可以完全精准预测的,也不是完全随机的。

    我们能预测什么

    我们只能预测概率,而非准确性。

    很多扑克牌高手都知道,通过数牌并不能准确地估算出下一张牌是什么?但如果你比对手更懂赔率,那么下注时就会更明智,而且赢多输少可以赚到很多钱,所以即使对于那些确实没有把握的预测结果,知道可能发生的结果有哪些,也是有用的,因为它能帮助我们随机应变。

    怎样把自己培养成超级预测者呢?答案其实很简单。

    1.提防鼻尖错觉。还记得上学的时候老师教我们怎么提高学习成绩吗?就是找个错题本,把做错的题都记下来,争取下次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培养自己的预测能力也一样,提高预测准确度的窍门在于尽可能地减少犯错。

    我们人类天生就爱犯错。这是跟我们的认知模式有关的。请你回忆一下《思考快与慢》中提到的,人的大脑中有系统一和系统二。系统一是我们的直觉。它反应速度快,但容易出错,系统二是我们的逻辑推理,它更准确,但运转速度慢。当我们作判断的时候,往往是系统一首先得出一个答案,然后系统二再来检查系统一的答案。

    这意味着我们人类生来就容易轻信,特别想要找到每一件事情的原因,而且我们只要找到第一个貌似合理的解释,就会欣然搜集支持这个解释的证据,却不会去验证其可靠性。这就是心理学家所谓的确认偏见。这种认知模式明明是错的,但却会让人觉得很爽,因为这种方式提出了一种看起来非常清晰的解释,极好地迎合了大脑对秩序的渴望。

    但这是一种非常狭隘的视角。称为“鼻尖错觉”,也就是说,我们只从自己的鼻尖看眼前的世界,而由于每个人的视野都不一样,所以我们每个人就都困于自己的主观解释,无法看到全貌,无法接受其他的观点。

    要想提高预测准确度,就要时刻提醒自己,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不确定性,我们的观点很容易受到主观意识的干扰,我们很可能是错的。

    2.向“狐狸型学者”一样收集信息。承认自己可能是错的,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简单。“鼻尖错觉”可以愚弄任何人,即便是最高尚的人、最聪明的人也无法避免,而且,这些聪明人正是特别容易被愚弄的群体。

    曾经有一个非常有名的预测研究。找到了两百多名专家,有些是在大学或智库的学者,有些在国际组织或美国政府部门工作,还有一些是媒体记者。请他们对大大小小的时事问题作出预测,有的是政治问题,有的是经济问题,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想看看,拥有专业知识的专家,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比普通公众更好地预测未来。结果出乎意料。总体来看,专家的预测并不比普通公众的预测更准确。更准确地讲,假如有一个专家和一个外行,专家的预测可能比外行更准确。假如有一个专家和一群外行,一群外行的预测很可能比专家更准确。假如有一群专家和一群外行呢?一群专家的预测很可能是最不准确的。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专家在预测的时候并不比普通公众更占优势,由于普通公众更为谦虚,更愿意学习,而专家却更加自负,而且更多地考虑的是自己的名声,所以专家在预测的时候反而更加畏首畏尾,更容易陷入“知识的错觉”。

    不过,研究又发现,有一类专家的表现比另一类专家的表现更好。他把前一类专家称为“狐狸型”学者,而把后一类专家称为“刺猬型”学者。关于“狐狸”和“刺猬”的说法,借用了2500年前古希腊诗人阿基洛古诗集中的一句话:“狐狸有多知,而刺猬有一知。”

    “刺猬型”学者的特点是相信宏大的理念,比如市场经济比政府干预更好,比如环境末日论(“我们正在耗尽一切资源”),虽然意识形态不同,但他们有一点是共通的:他们的思想深受意识形态影响。他们试图强行用自己偏好的因果关系来理解复杂问题,跟自己的信念不一致的证据全会被他们视为无关的干扰因素。“狐狸型”学者则更注重实际,他们运用多种分析工具,可以根据自己所面对的特定问题选择工具。这些专家从尽可能多的来源搜集大量信息。他们思考问题时经常转变思维模式,甚至放弃自己已有的观点。

    3.做有“蜻蜓复眼的狐狸型学者”,多视角分析。“狐狸型”学者的预测比“刺猬型”学者更准确。那么,“狐狸型”学者能不能做得更好呢?是可以的,比“狐狸型”学者更厉害的是“长着蜻蜓复眼的狐狸型”学者。

    蜻蜓的眼睛是一个巨大的、隆起的球,表面覆盖着微小的镜片。蜻蜓的每只眼睛上都长着30000块镜片,每一块镜片的形状结构都与邻近镜片略为不同,都有其独一无二的视角。来自数万个独特视角的信息流入蜻蜓的大脑,在那里合成超强视野,使得它可以同时看清几乎所有方向,并且图像的清晰度和精确性能够满足蜻蜓捕捉高速飞行昆虫的需要。

    什么叫“长着蜻蜓复眼的狐狸”呢?意思是说,“狐狸型”学者还要学会汇集各种视角,要学会跳出自己的框架,学会运用多种分析方案,从多个来源挖掘信息,就像蜻蜓的眼睛上有多个镜片一样。由于我们的天性是容易自满,容易固执,所以跳出自我,真正换个视角观察现实世界,这是一场艰苦的斗争。

    我们每个人都很容易犯轻信的毛病,但能够发现自己轻信就是一种进步。请反思一下,自己在什么时候犯过轻信的毛病,为什么在当时会犯这样的毛病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个世界能不能预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zpb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