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说到,武王听取周公旦的建议,大肆分封诸侯。
可能是灭商导致的元气大伤,武王在建立周朝后没多久就病危了。周公旦非常急,赶紧跑到祖庙那里祈祷:“祖宗们啊,我是姬旦。听说你们要把我的哥哥带走了,千万不要这样。他从小娇生惯养,可侍奉不了你们。不如你们把我带过去,服侍你们吧!”念念有词地说完,周公把刚才所念的写在纸上,并把它交给看守祖庙的士卒,让他保守这个秘密。可是先祖们貌似没收到周公的祈求,最终还是把武王带走了。所以,武王建立周朝后只执政两年,就死了。临终前,武王让自己年幼的儿子姬诵继承天子之位,并将其托付给周公旦。这位姬诵,就是大名鼎鼎的周成王。

周公辅政之后,为稳定局面,他采取了一些行政措施。首先,周公废除了从商朝继承下来的王位继承制:兄终弟及改为父死子继,也就是传位嫡长子的制度,而他的弟弟们只能去当诸侯,这解除了许多王室内部争权的悲剧发生的可能性,十分有利于巩固政权。其次,周公将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五个,而天子为王,诸侯中分公、侯、伯、子、男。而不同等级的人有不同的服饰、祭祀、会盟、宴饮、朝贡、婚嫁、葬礼仪式,等级越高,越会隆重,但是如果你超越的你这级的资格,就会受到处罚,严重者甚至会被免去等级。而针对百姓的刑法,号称有三千多条,所以就有“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说法。后人称这些为“周礼”。

周公为了巩固统治,呕心沥血,不负武王的重托。据说有人来访,谈论国事时,周公正在洗头。一听说这件事,他赶紧拎着湿漉漉的头发出来工作;吃饭时有人来访,周公就把饭吐出来,去与那人交谈。后来曹操在《短歌行》中有云: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说的就是周公的这两件事。可是周公的兢兢业业,换来的竟是一些人的猜忌,首当其冲的是管叔,管叔就是之前讲过的“三监”之首。为什么管叔很讨厌周公呢?有两点原因:一、管叔是文王的三儿子,大儿子伯邑考被剁成肉酱了,二儿子姬发伐纣之后快死了,按照原来的继承制度,自己继承,那是绝对的。可没想到二哥不让给自己,而是直接交给了四弟,他心中不服。二、就算是这样,自己还是有机会的。可是没想到,周公上台后,把制度一改,自己就再也没机会了。

于是,管叔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干脆去联络蔡叔和霍叔,一方面在朝中散布周公要篡权忤逆的流言,另一方面前去与武庚勾结,怂恿他起兵反叛,以此逼周公下台,由自己来掌控朝政。谣言使得太公望和召公奭都有些相信了,他们纷纷上书请求离开镐京到自己的封地去。成王也有些半信半疑,变得六神无主。周公为了打消成王的顾虑,为成王举行了“冠礼”的仪式,表示他马上就可以亲政了。他又把权力给了太公望和召公奭二人,离开了镐京。临走前,周公还写了一首《鸱(chī)枭(xiāo)》给成王。诗中把成王比做小鸟,把自己比作保护小鸟的老鸟,而把武庚比做凶恶的鸱枭。

预知三监后面会有什么行动,周朝命运又会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感谢收看三九侃史,我们下期再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