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从小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官二代,智商挺高,文采爆表,却能把自己和儿子都穷得饿死,也算是一种难得的才能吧。
这个奇才就是杜甫。
杜甫穷,全中国人民都知道。但很多人不知道,杜甫的家境其实比“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李白不知道要好到哪里去了。
有个官爸爸和文豪爷爷,杜甫的青春就是用来挥霍的
杜甫的爷爷杜审言是初唐当之无愧的大文豪,被誉为中国五言律诗的奠基人。所以,杜甫每当提起他爷爷都满脸傲娇。
爷爷是官,爸爸也是官,从小生长在京城的杜甫,简直要蹦到天上去了。
六岁的时候不看儿童剧,专门看当时的大唐第一舞神,公孙大娘的剑舞。
七岁的时候和我们耳熟能详的神童骆宾王一样开始作诗,只不过,七岁的骆宾王还很萌萌哒,咏的是可爱的大白鹅,七岁的杜甫则把自己当古今第一人,要直逼尧舜,咏的是凤凰!
然而,这只凤凰长到了十五岁,既没有像王维那样拜谒京城名流,为仕途铺路(估计他觉得自己家才是唯一的名流),也没有像李白那样苦练剑术,打遍天下无敌手。
杜甫在干啥?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用他自己的诗说,那时的他还是个孩子,每天就和小伙伴们跑来跑去,这会儿掏个鸟蛋,过会儿摘个野果,这群熊孩子一天能作一千回。
富人的孩子晚当家。从十九岁到二十三岁,杜甫的字典里只有一个词——旅游。山东、江苏、浙江……名山大川、历史古迹、犄角旮旯,没有杜甫不去的。作为一个驴友,杜甫简直比徐霞客还资深。
到了二十四岁,杜甫走过场般的去参加了一下高考,理所当然的落榜了,他也理所当然的毫不在意,直接跑到在兖州当司马的爹地那儿要盘缠,开启齐赵10年游。
想想如果咱高考没考好,回家是个什么下场?
杜甫的青春任不任性?挥不挥霍?
比狂妄,李白只能排第二
游来游去都三十多了,说好的宏伟理想、人生抱负呢?
不要问我,我也不知道。
李白知道。
这一年,32岁的杜甫在洛阳遇到了刚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两个中年男人开始了他们“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漫长蜜月之旅。
两人一起看雪看星星看月亮,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总之,一定是李白让杜甫想起了自己还有理想。
因为,当36岁的杜甫(不要问我他为什么又玩了4年)和李白依依惜别之后,立刻结束了“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旅游生活,回到长安,开始一心找官做。
不过,并没有人给杜甫官做。哪怕他写了一堆光芒万丈的文章,@无数达官贵人,愣是在长安打了小十年的酱油。
原因很简单,杜甫太狂了,比李白还狂。
杜甫的狂是遗传的,遗传自他的爷爷,杜审言。
杜爷爷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名言就是:“比文章,屈原、宋玉就配给我当个跟班。比书法,王羲之最好还是虚心拜我为师,跟我学一学。”
杜爷爷见同事升职了,第一句就是咒人家死(苏味道去当天官侍郎,杜审言说:“味道必死”)。情商在线的其他同事一脸懵逼的问他为啥,杜审言说:“他做这个官,肯定会批我的文书。他见了我的文采飞扬,难道还不立马羞愧而死么?”
显而易见,大唐股份有限公司的所有管理层,都讨厌死他了。
李白好歹还崇拜个偶像,比如谢眺之类的前辈,而杜审言一生最崇拜的人就是他自己!
小杜甫完全继承了他爷爷的不谦虚,逢人就说“诗是吾家事”、“吾祖诗冠古”——我们家的文采风流那是天生的,你们,还是去看喜洋洋和灰太狼吧。要不张口句句都是王霸之事,忠孝之心,惊动千古……
调子起得太高,别人再想想他爷爷,于是没一个接茬的。
皇上赐官还嫌小,结果饿死亲儿子
蹉跎到44岁,终于因为皇帝觉得他文章好,被赐了一个河西尉的正九品芝麻小官。
要说河西尉这个官职虽小,但特别符合杜甫的人设:这是一个管理陕西合阳县社会治安、案件审理、司法判决、征收赋税的职位。
显而易见,这些工作范畴正是杜甫诗中心心念念底层老百姓最切身的利益。是一个为人民服务,展现自己基层实干和社会治理能力的绝佳平台。
然而,杜甫拒不接受这个任命,理由是嫌官小:“不做河西尉,凄凉为折腰。”
你要是信了杜圣人的诗,只能说图样图森破,sometimes naive!
因为他转个头接受了个更小的官职——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看仓库兼管钥匙的。
这几乎是个传说般的理想公务员职位,每天看看报纸喝喝茶,唯一需要思考的只有“中午吃什么”、“晚上吃什么”以及“明天早上吃什么”,这三个终极人生问题。
不管怎么说,人生过完75%的杜甫终于找到了他的第一份工作。然而,刚找到工作的杜甫还没进家门就听到妻子在哀嚎,原来这么多年不工作,家中早已无米下炊,小儿子被活活饿死了!
再铁的哥们儿,也能被杜甫气得想杀人
不幸的是,闲差并没有当多久就安史之乱了。
幸运的是,杜甫终于迎来了他人生中最能体现自己忠君爱国情怀的时刻。
被叛军俘虏的杜甫冒险逃出长安,穿过两军对峙的火线,投奔肃宗。杜甫对国家对君主的忠贞不二,让肃宗为之感动,立即受给他左拾遗的官职。
做一个能上达天听的言官,能说会道的杜甫是很开心的,所以畅所欲言地说了很多皇上不爱听的话。于是没多久他就被贬了,从此不再被皇帝重用。
心灰意懒的杜甫辞了官,来到成都,这里有他的好朋友,严武。
这不是一般的好朋友,是世交。
严武二话不说,在城西浣花溪畔给杜甫建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接着一封封的offer往杜甫草堂的邮箱里塞,杜甫在盛情难却之下接受了检校工部员外郎的职务,所以后人也称杜甫为“杜工部”。
解决了老杜的住房和工作问题,严武还隔三差五的请他吃饭,改善杜甫的伙食。按说,这样的朋友已经好得不能再好了吧?
但杜甫还是跟他翻脸了。
平时杜甫狂,在严武面前一副老大哥的做派,态度傲慢,连头巾都懒得带,这都算了。最过分的是有一次在严武家喝多了,直接蹦上严武的床,指着严武的鼻子大骂:“严挺之怎么生出你这么个货?!”
那个年代,在别人面前直呼其父亲的名讳是极其侮辱人的,更何况还连着两代人一起侮辱了。
严武当时就要抽刀子砍死杜甫,还好被严武他妈拦了下来。
小严当时心里肯定憋屈得要死:论对朋友,他对杜甫的好还有什么不到位的?论做人,他几度平定叛乱,击退吐蕃数万大军,保大唐西南安宁,你杜甫又做什么了?有什么资格骂人?
随后,杜甫辞了官,离开了严武,继续困苦潦倒的生活一直到人生的终点。
最后这段潦倒的时间,他的儿子依然在饿肚子:“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东门。”最后这段潦倒的时间,杜甫创作了我们熟悉的一系列千古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夜喜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我知道有很多杜甫铁粉,但我还是要说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一个管不住自己情绪的人,说他有匡扶宇宙之志,我不信。
一个任由老婆孩子的穷困饿死,只顾自己高风亮节的人,说他真的关心天下间其他妇孺老弱的疾苦,我也不信。
杜甫诗文光耀千古、对国家忠贞不二,这些都毋庸置疑。但我并不认为他是安邦定国的栋梁之才,也不认为他换一个时代就能过得更好。
说起真正的栋梁之才,我第一个想到的是诸葛亮。
《舌战群儒》那场戏很好看,台词我从小倒背如流。其中有一段是诸葛亮讲“君子之儒”和“小人之儒”的不同:
“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
真正能够“治国平天下”的人,必定是那些能为当时的老百姓干实事的人,却未必是那些三句不离“天下大事”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