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01453/daf2a0ce51d430c8.jpg)
跑步无疑大有魅力:在个人的局限性中,可以让自己有效的燃烧——哪怕是一丁点儿,这便是跑步一事的本质。——村上春树《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什么》
坚持训练计划
上周是国庆小长假,也是训练计划的倒数第3周,按照之前制定的计划,需要在周末时完成一个32公里跑。
- 倒数第1周:总跑量18公里,跑3次:10公里,3公里,5公里(赛前2天)
- 倒数第2周:总跑量50公里,跑3次:13公里,5公里,32公里
- 倒数第3周:总跑量50公里,跑3次:13公里,5公里,32公里
虽然假期事情很多,但排除万难,10月6日,挑战32公里成功,如图:
![](https://img.haomeiwen.com/i101453/b15b43c209e82c72.jpg)
从时间、配速、步频和心率的详细数据来看,依然有一定的提升潜力,不过出于安全考虑,接下来还是按原先的训练计划进行,不会冒进,以免受伤。
首个32公里
6日的32公里跑距离今天已过去好几天,但是跑步时的情形依然历历在目。整个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前23公里和后9公里。
也许是之前一周的半马训练起了作用,这次在跑23公里之前时都轻松了许多,腿部没有了明显的抗拒和不适。同时,从十公里开始在爱人的帮助下补充水分和能量,也使得跑步舒适度提升了不少。加上纠正了跑步姿势,尤其是双脚的姿势,使得足弓已没有了以前的不适感。
但在最后一圈,也就是最后的9公里,明显感到了腿部肌肉的抗拒,配速从6分多掉出了7分,心率也从之前的135左右升到了145,虽仍在正常范围,但不得不刻意降低速度,膝盖的酸困也陡然加剧,尤其在上坡时,几乎已经不是跑步而是快走了。就这么坚持着,直到最终跑完,感觉已经到了身体的极限。
局限中有效燃烧
跑完之后,教练的一句话让我恍然大悟,明白为什么在跑32公里时有这样的感觉,以及为什么当初制定的计划偏偏是32公里:
有句话叫,马拉松从32公里刚开始,后面到什么时间掉速说不清楚。
看来32公里是一般人跑马拉松的一个坎,过了32公里才真正进入马拉松的世界。
不过,在我看来,在过了32公里之后,不管在哪个距离掉速甚至撞墙,其实都无关紧要。因为我已经找到了当下自己的局限,也许以后通过练习会很轻松的完成全程,但是在当下,32公里就是我的局限。
马拉松在激励我们不断超越自己的同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让我们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认识到各自当下的局限,身体上的,思想上的,生活上的,各种各样的局限,只有认识到这个局限,找到那个局限就清清楚楚的在那里,你才会和自己和解,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喜欢什么,要往哪个方向去努力,才会在局限中尽情的享受。
就像村上所说:“在个人的局限性中,可以让自己有效的燃烧——哪怕是一丁点儿,这便是跑步一事的本质。”
小贴士
- 重视跑前热身和跑后拉伸。热身不仅有助于跑出好成绩,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避免受伤。跑后拉伸则对跑后恢复,减轻酸痛有很大帮助。具体动作在keep、咕咚等APP上均有视频可以参考
- 保证充足睡眠。首次挑战长距离之后,小腿、膝盖、足弓等容易出现疲劳反应,这时候一个很重要的恢复手段就是保证充足的睡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