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大学生活青春
不婚独身者:致我的柏拉图主义

不婚独身者:致我的柏拉图主义

作者: 黄鲁植 | 来源:发表于2017-05-01 16:45 被阅读0次
图片发自网络

“曾经的喜欢是真的喜欢,曾经他是我的一眼万年,是我的一生所爱。如今的不爱也是真的不爱,哪怕你前世是盖世英雄,终究只能变成那个人,变成一条狗。”

                              ——紫霞

知乎曾经有过一个讨论度很高的话题:“为什么不婚和独身的人越来越多?”

当时的热评大都是大龄青年们的现身说法,自己划过一条条评论,不由地感慨,什么时候开始,中国不婚和独身的人越来越多?

作为一名大学生中的“大龄单身未婚女青年”,这个话题还是很有讨论的必要的。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究竟多大的年龄才算大龄?25岁以后还是30岁以后?同时,选择的参照物尤其重要,例如你生活圈子里的人普遍22岁结婚,那你24岁结婚已经算是大龄了。相反,如果大家都是30岁结婚,那你即便而立之年也是“恰同学少年”。再者,如果抛开父母的催婚、逼婚和外界的眼光来看,你觉得划定大龄的界限是什么?是单纯地以年龄的大位数界定,还是以工作已然稳定、生活步入正轨来划分?

除此之外,私以为,不婚和独身是有本质的区别的,不婚强调的是一种态度,余生不用你指教了,我一个人瞎几把过吧,而独身更强调的是一种状态,本人目前状态是单身,欢迎来撩。

这样来看,不婚主义比独身主义更容易造成现代人的恐慌,独身主义者即便再如何挑挑拣拣,始终处于一种对于爱情仍有幻想的状态,他们大龄依旧保持着单身状态,只是因为没有遇到合适的那杯茶。不婚主义者就不一样了,他们很有可能对婚姻抱着不信任的态度,主动地寻求终生不婚的自由状态。

身边一相熟的哥哥,30大几了还是单着,家里人都很着急,张罗着给他介绍女孩安排相亲,结果他没一次去的。他的大龄应该从27,28岁的时候开始,因为从那两年开始,家里人的催婚愈演愈烈。他妈妈先是直接给他安排了一场又一场的相亲,结果他对这种方式完全反感之后,又开始采用迂回战术,旁敲侧击地聊起谁谁家跟你一个年龄的都要生二胎了,诸如此类。逢年过节,简直成了他的噩梦,三姑六婆都来出谋划策,关键他还不能反驳,你大龄未婚你还有理?

这位哥哥是个互联网技术宅,本来思想就有点前卫,他本能地觉得相亲是一种极其快餐的爱情,吃一顿饭彼此加个微信就能谈婚论嫁了?

相亲这种方式能最直接地给你匹配到一个三观契合的爱人,换句话说,适合结婚的人。这样的婚姻可能少了很多惊喜,但还不至于太糟,毕竟生活不可能只有罗曼蒂克,更多的是柴米油盐,只是可悲的是,三十岁的婚姻提前进入到了六十岁老夫老妻的状态。

所以,很多人选择不婚和独身,就是为了逃避这种所谓的最沉重的爱,大多数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习惯了安排,安排上学,安排上补习班,安排高考,安排工作,甚至在选择爱人时也得接受“门当户对”的安排。我们想挣脱种种束缚,但社会的大环境却像张巨大的网,牢牢把你困住。就像电影《楚门的世界》一样,我可以给你自由,但你只能困在我给你创造的空间里享受自由。这实质上还是一种禁锢。

如果你具有反叛精神,你只想活出“真我的风采”,你胆敢声称“我一辈子都不结婚”,那很不幸,你一定能被人们的唾沫星子淹死。太多的人,打着“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好”,做着太多让人无奈的事情。这样的爱,简直就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所以不婚和独身的人才会越来越多,这是他们具有叛逆精神的一种外在表现,他们还是当年“垮掉”那一代,他们渴望自由,急于证明自我的价值。同时,这也是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是“自由恋爱”的一次阵痛。

还有一种可能是,不婚和独身的原因很有可能是他们的爱情观根本不被世俗所认同。这里说的就是饱受非议的同性恋问题。同性恋问题曾经和“丁克家族”“只恋爱不结婚”一样被人谴责,这跟传统意义上的“传宗接代”的观念是严重相悖的。近年来,随着国内社会的逐渐开放,人们高呼“异性是为了繁衍后代,同性才是真爱”,同性恋问题虽然不再像过去一样备受歧视,但若你敢公然“出柜”,你绝对称得上是特立独行,甚至你敢让这件事被家里保守的长辈知道,我只能说,老奶奶都不扶就服你。

当然,我这里针对的是一般的情况,即你的圈子是一个以异性恋居多的较为传统的圈子,如果你的父母足够开明,或者你的圈子十分开放,自然另当别论。

国内依然没有出台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法律,这证明了同性恋者在目前甚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仍将处于一种劣势的地位。即便有过十分知名的同性恋者,他们公开出柜后得到人们的祝福,例如张国荣和唐鹤德,但他们依然曾经受到过无端的指责和谩骂。所以,当同性婚姻不被认可时,他们可能会隐藏自己的性取向,选择一段异性婚姻,但这种无性无爱的婚姻伤害最大的还是“同妻”。

不婚独身者和同性恋者一样,存在即合理,但这种合理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如果基数过大,就说明了社会存在很大的问题。

当然了,现代社会的发展,是催生不婚独身者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我们尚且还在为生活苟且着,哪有时间花前月下,跟你谈感情?

通讯手段的发达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写情书的年代很美吧,把对你的爱慕和思念通过一笔一划传达出来,而现在,你能透过微信的只言片语想象到屏幕对面那个人的表情吗?

有人说,在过去那个“爱过,便是一生一世”的年代,奉承的是“一夫一妻一双人”,而现在这个“上了床都没有结果”的时代,我们真的还能相信爱情吗?

当娱乐圈频繁被爆出轨,当一个个爱情神话随之破灭,我们不禁要问,“一夫多妻”的封建社会我们尚能相信真爱,为什么现在“一夫一妻”了反而觉得再也不能爱了?

这大概是很多不婚独身者的“恐婚”心理吧? 最终,我们都变成了在爱情的围墙外面观望的人,因为害怕终究有一天会失去,干脆从来都不去拥有。

柏拉图主义,始终是不婚独身主义者的虔诚信条。

就跟“没有适合结婚的年龄,只有适合结婚的爱情”一样,我不能说不婚者和独身者一定会孤独终老,他们有可能只是没有遇到那个人。换句话说,如果两个人在一起不能彼此促进成为更好的人,那还不如节约时间成本,高质量的单身。

不婚独身不是洪水猛兽,柏拉图主义也没什么不好,无论做出何种决定,我们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

我丝毫不怀疑至尊宝和紫霞仙子在现代也无法终成眷属,所爱隔山海,山海哪里可平?正因为有了唏嘘,生命才有几分壮美。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不管怎样,你始终要等。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婚独身者:致我的柏拉图主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ztq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