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总会面对学生的问题行为。许多心理学家建议教师应该强化学生的积极方面,表扬良好行为,而忽视不良行为。这种或表扬或忽视的方法虽然有用,但并不能解决所有的课堂管理问题。面对学生的问题行为我们教师要真诚地帮助他们,关心他们,体贴他们。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想问题、对待问题、处理问题,而且顾及学生的合理要求,再调皮的学生也是会被老师的关爱唤醒良知的。
学生的问题行为虽然是不正常行为,但也有值得发掘的成分。比如爱说话的学生就有乐于交流的心理倾向,喜欢打架好动的学生就有体力充沛的特长等等。只要善于分析,我们就可变消极为积极,变问题为有利。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好的教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表现对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的时候,他也时刻记着: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而应“充满情和爱”。我们应记住这一点,在批评学生时应尊重学生,保护学生那颗追求进步的自尊心,这样就不会使学生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从而使学生产生改正错误、追求上进的强烈愿望。在批评学生的时候,应该坚持说理与批评相结合,通过说理让学生意识到“可能会产生不良后果”,通过说理向学生指出“今后奋斗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有时轻微的批评就能达到良好的预期效果。
总之,问题学生行为的异常表现,必然会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显现出来,我们不应该逃避,更不应该去推卸责任,反而应该在发现的第一时间及时与学生沟通并取得学生的信任,来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以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寻找解决的办法,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