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卷的洪流中,似乎各行各业,老人孩子都不可幸免地卷入到一场拼命往前赶的巨大浪潮中,这期间充斥着的是无尽的渴望,焦灼的欲望,不得安宁的焦虑,我也是未能逃脱的那一份子,平庸的“乌合之众”之一,内心被冲突占据,神经被欲望绷紧。幸福,这个最初的渴望逐渐远离。于是,我开始寻找,问自己要到哪里去,要找寻的生活意义是什么。
在找寻的焦灼里,我遇到了《斯多葛哲学幸福花园》。哲学是形而上的,对于实用主义者来说,它研究的似乎是很空虚的“意义”,然而人除了吃喝拉撒,还有精神层面的需求,正是这样的需求才有了关于“意义”的追寻。哲学就像一座闪耀着温暖光芒的灯塔,给迷路的人以指引。
正是对哲学的思考,让人认识自己、世界和宇宙,从而在偌大的世界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不被冲击和裹挟,按照自己的节奏笃定前行,不赶时髦,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见解。在这份笃定里,内心没有了冲突,多的是一份宁静,人最大的不幸福不是来自于疲惫,孤独,自卑等等,是来自于信念的东倒西歪和精神的内耗。人需要有目标,有目标了便坚定地往前走,不要一会儿往东,一会儿又往西,那种不确定的冲突会加重精神的内耗,会增加内心的痛苦。
我希望自己能够在“卷”的浪潮中多一分淡然,几分平和,拥有主见,不被裹挟前行,把追逐幸福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
于是,我在《斯多葛哲学幸福花园》里寻找幸福的宝藏和秘笈。
哲学,有许多的派系,斯多葛是其中的一个分支,创始人是公元前300年来自塞浦路斯的商人芝诺,源于希腊雅典,那个诞生了无数神奇的天才和不朽艺术的城邦。
“如何在混乱的动荡世界中,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斯多葛哲学在这样的发问中诞生了。
传承和发扬它的人有国王,有奴隶,有商人,遍布很多国家的不同阶层,可见,它的适用性范围较广。我想正是因为它揭示的是人性中对幸福的的共同需求,它能够给人的内心投射出一片温暖的光亮,它指引着对人生有困惑的人们慢慢去寻求和探索生活的真理和人生的意义。
然而任何一种哲学理论也都有其自身的弊端,作为读者,要有自己的鉴别,汲取可为自己提供营养的部分。读书是为了给自己有益的启发,“尽信书不能无书。”
斯多葛哲学也并非完美的,但它一定戳中了人内心深处的很多痛点,比如如何面对悲伤,孤独,嘲笑......阅读中,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在内心慢慢聚集,让人心生宁静。
何为幸福?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斯多葛哲学告诉我们,“顺应自然,追求理性指导,人能够实现自洽、自律、自足和自由。具有完善的知识和德性,这就是幸福的人。”这既是定义,也是实现幸福的途径。这个表达看起来着实有些费解,初看时有些不知所云,但是这些新奇的认知却给我打开了一个关于追寻幸福的大门,仿佛有一个澄明辽阔的天空在等着我去发现,我迫不及待地带着问题读了一遍又一遍,以让那些陌生而又神圣的思想化成点点滴滴的雨露,滋养我浅薄而又贫乏的认知。
我把最为触动我、启发我、为我打开一扇新的认知大门的观念记录于此。
《老子》中也有一个核心的理念,“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斯多葛哲学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遵循自然法则”成就了幸福,构成了人类最高的善。
人类作为自然,或是宇宙的一个组成单元,就像在单位里一个人作为一个集体的一份子一样,最首要的是什么呢?是要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这样往大了想,人类作为宇宙的一个微不足道的部分,最首要的就是要遵从宇宙这位慈善而又威严的大家长的意志,遵从他为这个辽阔的苍穹设下的法则。那么具体又是什么呢?就是那些被称为“自然规律”的东西,比如,不去伤害其他生命,为其他生命留足生存的空间,具体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便是人要有利他性,作为一个普通人就该多为他人着想,作为一个位高权重的人,所有谋划的出发点不应该是谋取私利,而是出于大部分的共同利益。
稻盛和夫也表达过类似的观念:按照宇宙的意志行事,整个宇宙都会来帮助你。牢牢记住宇宙的意志,人的行为就不会有所偏差,幸福便会在不远处向我们招手。
仅仅如此,人就能够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了吗?显然还不够。人还要具备知识和德性。
知识,毋庸置疑,帮助我们提升对世界的认知,拓宽思想的领域,涵养自己的性情,让我们变得更加通透、澄明、豁达。
何谓德性?斯多葛哲学传达的观念是“德性是唯一的善,德性有主次之分,首要的德性有智慧、勇敢、正义、节制,成熟的德性有宽容、自制、忍耐、精明、慎重。”这些看起来并不难理解,但是每一条都和幸福挂钩,当我去想它们的反义词的时候,对“德”和“幸福”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可以说,“愚蠢、懦弱、邪恶、贪婪、狭隘、放纵、冲动的人是不会感受到太多幸福的。”
我们在社会中“闯荡”,在各种冲突和争夺中寻求生存的空间,为了能够让自我意义上的生存更加光鲜照人,很容易在这片厮杀的“战场”上迷失在各种权力、财富、美色等等可以让人堕入深渊的涡流中,忘记了最初的自己,斯多葛哲学提倡的“德性”让我们积极地去寻找自我,去寻找一个内心和谐、充满正义感、与真善美为伴的自我。它像一声警钟在心中长鸣,让人知道一个人行为的底线应该在哪里。
斯多葛哲学提出的关于幸福的核心词是“自然、自强、自足、自洽、自律、自由”。幸福不是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和享用不尽的荣华富贵,也不是游手好闲无所事事,更不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所以那位被孔子称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颜回身处窘境依然安贫乐道,内心丰盛,那位斯多葛哲学的著名传承人,哲学家艾比克泰德仅仅拥有一张床,一张席,一盏泥灯,思想深邃如海,明媚如阳光,辽阔如苍穹,尽管生活窘迫,又是奴隶出身,可他依然安宁平和,在自己跋涉的哲学道路上闪闪发光。
我把这简洁的六个词,十二个字抄写在笔记本醒目的位置上,在我困惑的时候,欲望膨胀的时候,懒散的时候,内心挣扎冲突的时候,对现实不满抱怨的时候,告诉自己,“去按照这十二个字去做吧。”
“自然”让我对事对人不去强求,宇宙的意志谁都不能改变,就如斯多葛哲学家们强调的尽力改变能够改变的,坦然接受不能改变的;“自强”让我一直不放弃努力,不管遇到怎样的艰难挫折,相信事情总会有转机,美好的事情一定会发生;“自足”让我懂得收敛自己的欲望,感恩并珍惜当下所拥有的一切;“自洽”让我接纳自己的一切,满意的固然好,不满意的也是上天的一分赐予,终将内化为自己独一无二的一份心灵财富;“自律”提醒我不要去做一个懒散的、没有目标的人;“自由”告诫我不要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理解、判断和独立的意识,不被他人捆绑,不在精神上成为他人的“奴隶”。
读这本书就像倾听一位阅历丰富,思想深邃,头脑智慧的人在和我娓娓道来活着的智慧。一开始,限于自己有限的认知和浅薄的理解,我不懂这位哲人在说些什么,就好比他站在山顶,向我叙说他一路攀爬所遇到的美好风景,奇怪的人和事,有趣的经历,然而我还站在山脚向山顶仰视呢,那些丰富的经历,深刻的感悟于我是而言是深奥晦涩的呀!可当我一遍又一遍地去翻阅、咀嚼的时候,我手里拿着的仿佛不是一本书,而是一本幸福秘籍,不断地划线,不断地做笔记,写感想,我终于慢慢明白这位“站在山顶上的智者”在表达什么,我沉浸在他的思想里,内心的结开始松弛,慢慢地打开,打开,幽暗的心底深处缓缓地变得清澈,澄明,安静,我感受到了幸福的微风一丝一缕地吹来。
“获得幸福的方式并不是过一种放纵的生活,而是过一种自我约束甚至自我牺牲的生活,通过这种生活赢得德行——实现自我最终的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