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抖音上,有一段话引起了我的感慨,于是也就借着这段很有道理,又普遍存在的现象,在这里有闲有空闲聊上一番。
这段话是这样写的:很多人与同事都是泛泛之交,每天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与他们共同渡过;而最重要的亲人,每年只有几个节日能与其同聚。
人总是不能完满如意:生活里的人,往往都不在你心里;在你心里的人,往往都不在生活里。
朋友们,这位智慧老师的这段话,真的说得对极了,譬如现下的我来说吧,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亲人:年过70多岁的老父亲,虽耳聋眼花了,但身体还算硬郎。
我总是开了工资后,就接着买上营养品什么的,就去看望他,给他两百花花。平日里有点稀罕吃的就想着送给他尝尝。对老父亲,我扪心自问,还是算得上孝顺吧。
对儿子,说句心里话,他小时候,自己忙着工作加班,加班工作,总是想着多赚点钱,却疏忽了对儿子的照顾和关心,只是把他往学校一送,就“省心了,不管了”。
现在倒是快退休有空陪儿子了,儿子却现在离我有“十万八千里那么远”。真的就如上面那位智慧老师说的那样,我最重要的人,我的儿子,他是在我心里的人,是我一见他就笑,他一见我就笑的那个最重要的人,现在却不在我身边,不在我的生活里。只能隔着手机屏目看他眉开眼笑的问候和叮嘱。
我恨不得“插上翅膀,一翅子飞到”他的身边去,哪管只是远远的能望见他的笑脸就行,即使是不说话也知足了。
有时候我也瞎想,等再过几个月退休后,我就去往儿子入伍的那个城市,去租房打工也行,只要能呆在儿子身边,只要我能陪伴在他的生活里,只要他能陪伴在我的生活里,虽辛苦,也甘原。
可抬眼看到满头白发,躬身驼背的老婆婆需要我照顾,耳聋眼花的老父亲需要我嘘寒问暖。爱人的老寒腿需要我叮嘱吃药,家里的二十亩地也离不开我春种秋收……
我想把自己“分成两半”,一半在家伺候婆婆父亲,一半去部队陪伴儿子经历成长。我怎么这么“聪明”!
很多人与同事都是泛泛之交,每天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与他们共同渡过,或勾心斗角,或斤斤计较,或由于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之利益纠葛”就打死不相往来……
虽然她们每天都出现在我的生活里,在我的身边,心却隔在了千里之外,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唉!人啊,总是不能完满如意:生活里的人,往往都不在你心里;在你心里的人,往往都不在生活里。
人啊,为什么就不能不斤斤计较,不被那“三瓜俩枣”的锁屑小利益,小事情而搞得连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同事,都陌生如路人。
什么?你的座右铭是:吃亏是福。我说,这个社会,吃亏的是痴,是傻,是脑子被驴踢了,是脑子进水了……
唉,不同路不同为谋,境界不一样,还是沉默是金吧。于是我变得越来越喜欢独处,越来越愿意寡言。可您可知否,寡言的我,心中却有一片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