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打开微信,便收到了央视推荐的夜读文章——《她回头了,明眸皓齿,嫣然一笑》,不愧是是央视,文章质量果然很高,语言优美,配图精美,配乐优雅,看完心情也变得美好起来。文章中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用十问法解读文章最佳。
文章的主要内容
恰逢博鳌亚洲论坛在海南举行,作者便带领我们领略了一番海南的旖旎风光。从上古奇幻的《猎手与鹿》神话传说中,从将海南纳入中华文明的冼夫人的生平事迹中,从被贬海南的才子苏轼的低音轻唱中,从海南岛含有母性美的淳朴特质中,从海南岛绝佳的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中,让我们感受到了海南的悠远的人文历史和秀美的自然风光,明眸皓齿,名不虚传。真真让人心驰神往,心向往之。
哪些是值得记录的重要信息?
本文是描述自然风光的精美好文,沿着时间线,由远及近,由浅入深,描绘了一幅人文与自然共存的绝美的海南画卷。
1.海南,作家余秋雨寻着她,“她回头了,明眸皓齿,嫣然一笑”。东坡先生念着她,“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春江潮水连海平,不如乘一叶扁舟,去追溯的她的前世今生。——语句优美
2.这种种目光,穿过群山,越过江湖,全都迷迷茫茫探询着碧天南海。那头美丽的鹿一回头,就把这所有的目光都兜住了。——语言优美,通过神话将我们的目光引向海南岛。
3.而在海南岛,只听到一个一个熟透的椰子从树上静静的落下来,吧嗒吧嗒,掉了几千年。椰树边,海浪日夜翻卷,葛藤垂垂飘拂。——用词精准,语言优美,寥寥数语,生动形象。回溯历史,有种荡气回肠的感觉!
4.他不时回首中原,从盈盈秋波到朦胧慈目,始终是那样和善。
5.幸好有一道海峡,挡住了中原大地的燥热和酷寒,让海南岛保留住人类意义上的基元性、恒久存在性,让人们一次次清火理气,返朴归真。
6.现代人越是急躁就越想寻找家园,一种使精神获得慰藉的家园,一种抖落世事浮沉,如见母亲的家园,一种离开种种伪坐标,蓦然明白自己是谁的家园。
7.在中国,过于漫长的历史,过于发达的智谋,过于铺张的激情,过于讲究的排场,使寻常和自然反而变得稀有。——为作者的词汇量折服
问了哪些问题或者要解决什么?
作者并没有提出什么问题,全文从各个角度介绍海南。最后一段有侧面劝世人放下浮躁,珍惜光阴追逐理想之意。
观点是否有道理
本文属于风景文,没有什么观点,但是在第四部分描述海南岛如母亲般的淳朴特质过渡得十分巧妙,借用上一部分的事例引出海南岛温暖的一面,然后与母亲的特质挂钩,值得学习。
跟我有什么关系
本文是我第一次做风景文的深度思考,其词汇,语言,以及过渡手法,逐渐递进的层次结构值得借鉴
1.词汇:如凭吊,回归和前瞻(向前看),站立或匍匐,盈盈秋波和朦胧慈目,申诉和叹息,奔跑与驰骋
2.双眼闪耀出渴望生命的光彩;在艰难困苦中抬起了发现生趣的双眼;忽闪的眼
用图表来表示
此文结构清晰明了,新概念也很少,不必用思维导图画出
信息的记忆点是什么
关键词:海南历史和风光;历史上有能力的女子(冼夫人事例),人生遭遇困境(苏轼事例做素材);拟人化过渡手法;优美的配图(以后可以拿来使用)
怎样进行下一步的行动或在哪个方面有用
1.记住文章中的优美词汇和相关事例,以后可以拿来使用。
2.学习作者的排版格式,以后写长文可以参照一二三四五部分分开叙述,逐渐递进的手法。
3.学习作者将物拟人,自然过渡的手法。
如何能跟我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
现有知识太少,而且这种文体也不适合联系,论点性、说明性的知识都没有。
列出相关度最高的笔记
该文章已收录自我的印象笔记,并备注好标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