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杨明磊
本文转载于微信公众号:杨明磊心理工作室
杨明磊博士在西安授课内在小孩心理咨询工作方法是近年来颇为引人注目的心理咨询方法,国外学者Swain在1995年时甚至称为内在小孩运动(inner child movement),其主要工作目标在提升来访者自尊与自我价值感、减少自怜自恨、增进自爱与自我抚慰的能力。
根据文献,许多学者曾融合内在小孩心理咨询工作方法于其治疗过程中,并得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Benton以内在小孩心理咨询工作方法协助酗酒者重建自我认同、练习自我照顾、并以更健康的方式看待过去;Cameron以内在小孩心理咨询工作方法协助曾经验父母自杀的成人度过哀伤;Grammer和Shannon针对五位曾遭到性虐待少女(8-12岁,皆住在寄养中心)进行团体咨询,其中以内在小孩心理咨询工作方法协助来访者稳定情绪、增进自我肯定及练习自我保护技巧;Picucci在以男女同性恋者为对象的一个经验性周末工作坊中,以心理剧及团体动力技巧提供男女同性恋者一个受到支持的机会,学习自我抚慰的概念,咨询并照顾个人受创的内在小孩;Schatz认为对于在上瘾家庭中长大的小孩,内在小孩心理咨询工作方法是非常值得推荐的工作方法;Gayol在墨西哥针对28位青少女受刑人,进行交流分析技巧中的自我抚育(self-reparenting)训练,以增强他们的父母自我状态,认识自己的内在小孩是课程中的一部分,训练结果显示青少女的行为有明显改变;Guyer曾在针对乱伦犯罪者心理咨询中,使用内在小孩治疗技巧对来访者进行自我再教育。
杨明磊博士进行个别咨询或团体咨询以及心理剧时,也发现使用内在小孩心理咨询工作方法可以无须探讨来访者的成长历史,甚至不需要来访者说出任何具体事件,就能进心理咨询工作,依国内外学者以及杨明磊教授三十多年来的实务经验,以下几种情形的来访者使用内在小孩心理咨询工作方法的效果特别好:
1. 没有具体的原因,却觉得生活无聊、不愉快、缺乏活力;
2. 只是有一种模糊的难受的感觉,却找不到任何与此感受有关的记忆;
3. 隐约觉得和人有距离,无法亲密,难以体会被爱或感动;
4. 觉得心理疲倦、对现在的生活及未来感到缺乏意义;
5. 因为个人禁忌,不便或不愿说出事件的经过,但仍然因为感到痛苦而需要被帮助;
6. 在团体中因担心泄秘或被批评而拒绝陈述问题内容的成员﹔
7. 目前生活的困难牵涉层面甚广,一时难以解决,需要学习在困难中生活;
8. 没有特定的外在困扰,需要面对自我内心纠结,学习与自己和好。
严格来说,「内在小孩心理咨询工作方法」不是「一种」心理咨询工作方法,更合理的说法是,内在小孩心理咨询工作方法是一系列处理特定议题的「策略」,也是一系列看待来访者与其问题的观点。
就连「内在小孩」也不是一个单一概念,而是不同心理咨询学派都曾或多或少提到过的概念。早从古典精神分析理论开始,就曾提到过「内在小孩」,比较接近「本我」,但不纯粹是欲望,稍微偏向一种较为原始、单纯的心理状态,如同每个孩子最早的心理样貌;荣格(Carl Gustav Jung)于1940年首次出版「儿童原型心理学」(The Psychology of the Child Archetype)中,以「在里面的小孩」(child within)指称儿童原型;人本心理学也有类似的概念,接近「真实我」,是一种单纯直接,未经世事历练或道德教诲的原初心理状态。这个「本真」型态的内在小孩只有一个简单的期望,做自己,也就是能说想说的,做想做的,有着单纯而直接的梦想,可爱、自由、简单,就像我们说的「童心」。
可爱,自由,简单,有着单纯而直接的梦想第一位正式使用「内在小孩」(inner child)这个词汇的则是 Missildine,他在1963年出版内在小孩专著,以整本书讨论内在小孩概念及心理咨询工作方法治疗方法,他对内在小孩的看法较接近新精神分析,类似赤子之心。
综合历来各学派对内在小孩的论述,内在小孩大体上可分为四类:
(1)本真内在小孩
(2)创伤内在小孩
(3)阴影内在小孩
(4)圣灵内在小孩
这四种内在小孩的分类也正好可以对应到四种内在痛苦:
(1)不能做自己;
(2)无法脱离过去伤痛,活在过去难以走向现在与未来;
(3)感觉自我内心有不同需求相互抗衡冲突或纠结,内心无法平安;
(4)缺乏内在的中心指引,心灵状态缺乏稳定平静。
以下分别说明:
本真内在小孩
「本真内在小孩」的痛苦来自于成长过程的各种学习经验,在纪律训练与谆谆教诲中慢慢学会「不可以做这个,不可以做那个」、「这种话不可以说,那种话不能讲」、「要小心危险、小心坏人、小心被欺负、小心被骗」、「要懂事,要听话,要乖」,也因此本真内在小孩慢慢开始变得不再那么真,常常需要说不是真心想说的话,不能表达真正想表达的,也不能去做自己最想做的。
本真内在小孩慢慢变得更常去做「应该」做的,而不是「喜欢」做的;更常表现出「正确」的行动而不是「自由意愿」的行动;也逐渐变得更优先在意「别人」怎么想,而不是「自己」怎么想。懂事、规矩、听话逐渐取代了最初的可爱、自由与简单。而「成功、优秀」也逐渐变得比「圆梦」更为重要。
虽然这一切可能只是成长过程必经之路,也常是教育孩子过程中不得不给孩子的训练,却也实质上为本真内在小孩带来不少的痛苦与沉闷,最后往往成为一个成功却不快乐的大人。
就像我遇到的那个大人物,事业有成,收入丰厚,家庭美满,却在有个晚上站在豪华办公室窗前看着灯火繁华的城市夜景时,突然有股强大冲动想打开窗跳下去死,所幸开窗后的冷洌寒风将他拉回现实,但这个冲动却也着实让他吓出一身冷汗,很意外自己怎么会这个样子…..
于是,我们见面了。
大人物,独子,有个正常的家庭,温和、守成、稳定、不多话,任职国企的父亲,认真、仔细、照顾周到、情绪稳定的母亲,从小家庭生活简单,父母极少争吵,双亲对大人物从小的教育是宽严并济,该管的会管,该放松的也会放松,是个比教科书还像教科书的完美家庭。大人物也自然成为邻里口中的乖巧、懂事又用功的孩子,附近的叔伯姨婶甚至总拿大人物的表现责备自家孩子,要求自家孩子要拿大人物当榜样,也常带着羡慕的口吻跟父母说:「你们是怎么把孩子教的这么好?」看着父母的骄傲表情,自己也觉得很光荣,也更乐意继续做个好孩子。
「大家常称赞你乖巧、懂事、听话、优秀,有人曾经说过你可爱吗?或者说你是个活泼的孩子?」我问大人物。
「好像没有…印象中没有,可我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
「的确没有不好,能像你这样懂事的孩子,很不容易的」。
我赶忙安抚,却也没放松地继续追问,用缓慢而认真的语气问:「大家都说你很优秀,但,有人关心地问过你,你…快…乐…吗?」
咨询室中突然安静下来,好一会后大人物才轻声说道:「……没….有…..」。
大人物习惯于被称赞,总是周到地被照顾,却很陌生于被关心…。
华人文化常说「关心照顾」,却很少注意「关心」和「照顾」不是同一回事,照顾通常是付出、给予,且往往是实质可见的食物、衣服、金钱,给孩子穿衣,为孩子做饭,帮孩子安排学校、补习,这些都是照顾。相对于「照顾」带来的是满足与温饱,关心的重点在于「心」,是对心情的关切,带来的是温柔与感动。当孩子回家,从照顾的角度,父母会问孩子:「冷不冷?」、「饿不饿?」、「缺不缺钱」;若是从关心的角度出发,父母会问孩子:「今天好不好?在学校开不开心?」。
呵护孩子的温饱,是照顾,在乎孩子的心情,是关心。
许多孩子得到足够的照顾,却没有得到够多的关心,当然,父母会照顾子女,必定是基于关心,只是,这种间接的、隐藏在背后的关心往往大大不如直接感受到的关心。
更辛苦的情形则是,父母在责备打骂孩子时,往往会搭配着说:「打你骂你是因为爱你」、「如果不是爱你,我还懒得骂你」,这种教养方式常使得孩子明明是挨打挨骂,却还要自行设法将被打被骂「翻译」成被爱,实际上是身体的痛与心理的苦,却要将这一切硬是想成爱。
大人物的情形接近如此,父母虽然很少骂他,却也常在念书时不断听到父母直接间接地表示,供他念书不容易、以后父母老了都要靠他养、要他用努力认真报答父母恩情….;善良听话的他也是真心爱父母,自然也就越来越认真的自我劝告,一定要努力,一定要认真,一定要孝顺,并且不断自我说服,相信自己是被爱与被关心的……..。
这些都没什么不好,差别在于,大人物的内心底层其实很少真的感受到被关心,也很少真的收到被在乎被心疼的对待,内心的那个本真内在小孩,其实既寂寞又孤单………。
于是,在内在小孩咨询过程中,面对大人物这样的来访者,当他谈起那个令他意外的自杀念头时,不是问他「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而是问他:「在那个念头冒出来时,你的内心发生了什么?」,也就是要多去帮助大人物探索与觉察自己内心的感受和心情。
因为,本真内在小孩受苦的的来访者,往往太少被关心的问候,所以需要细细慢慢的问候他们,帮助他们与自己对话。
大人物已经是事业有成的成年人,只是,如果他在更年轻的初中或高中就被好好关心,现在的大人物可能不只是一个成功的大人物,而更是一个成功并且快乐的大人物。
面对本真内在小孩常用的技术与对白如下:
1.情绪感受:你的感受如何?你的心情如何?
2.情绪命名:你会怎么描述这样的感受?如果用一两个形容词来称呼这样的感受,你们怎么说?
3.情绪探索:多感受一下那个感觉,让那个感觉慢慢的在心中停留扩散…。
4.情绪延伸:多感受一下这种感觉,看看那种感觉还会不会带出其他的感受…。
技术不难,关键在灵活运用,以及更重要的是,要持续保持对来访者情感的关心,避免探索问题原因,也不要试图解释来访者的问题,把一切注意力都放在对来访者内心本真内在小孩的关心上。
(未完待续...)
杨明磊博士杨明磊博士介绍
一、心理咨询
咨商心理学博士,身心微语言技术创始人
淡江大学教育心理与咨商研究所前所长
台湾注册咨商心理师
澳门心理研究学会荣誉会长
台湾咨商心理学会理事
台湾咨商心理师公会联合会理事
国际华人医学家心理学家联合会
常务理事台湾联络处主任
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港澳台分会副会长
投入咨商工作30年,个别咨商人数超过一万人次
曾以台湾心理谘询师群体代表身份
向马英九先生提供建言
二、性学与性别
台湾[行政院](台湾最高行政机关)性评委员
台湾[文化部]性别政策委员
[杏陵医学基金会](台湾唯一性治疗团队)「性教育」特约讲师
[台北市政府]妇女权益促进委员会、人事处性别平等委员
台湾[教育部]优秀性别平等论文评选委员
「性学研究」编辑委员
三、员工咨商与员工协助方案(EAP)
台湾[劳动部]员工协助方案eap咨询委员
[台北市政府]职场心理健康咨询委员
台湾[人事行政局]员工协助方案eap推广讲师
[台北市政府]员工协谈室特约咨商师
[台北市政府]卫生局职场健康促进咨询委员会委员
台湾医疗质量促进联盟医疗产业研究委员会委员
台湾通讯传播委员会广播电视节目广告咨询委员
多家企业特约心理谘商师、EAP顾问、心理健康顾问
四、危机干预与创伤辅导
澳门心理危机干预研究中心副主任
四川512和台湾88灾后心理援助协调中心副主任
参与台湾921地震、非典、88风灾等大型事故危机干预
杨明磊博士西安站2019年度课程安排:
1.2019年1月29-31日在西安开杨教授原创《身心微语言与接触疗法工作坊》,课程费用5800元/人,限额:30人。
2.2019年7月19-21日《内在小孩疗愈工作坊》,课程费用3500元/人,2018年12月底前完款优惠价2980元/人,限额:50人。
3.2019年7月22-24日《以沙游为媒介的心理咨询师自我成长与案例督导工作坊》,课程费用3500元/人,2018年12月底前完款优惠价2980元/人,限额:50人。
4.两年制《跟杨明磊博士系统学习心理咨询》将于2020年开课,地面课20天,每年10天(寒、暑假各5天),两年内20个月每月线上案例督导一次,外加福利:心家园组织不定期线上/线下分享会+后期杨明磊博士西安课程助教、义工机会(即免费学习提升自己)。课程费用:59800元/人(此为15人众筹价)。限额:15人。
课程咨询联系方式
左老师: 电话:13363980938 微信:zgx_lg
屈老师: 电话:18691962928 微信: W122025051
公司简介
西安心家园成长工作室
旨在推广、传播萨提亚,并帮助大家了解自己,进而悦纳自己,积极人生态度,拓展潜能,提升自我认知与价值;舒缓压力,改善心理环境;为婚姻家庭、亲子关系、自我成长等方面需要学习提高的朋友们,提供学习、交流、服务的平台。本机构致力于给更多家庭带来幸福与和谐,我们来自于家庭,又创造了一个家庭,家是每个人的根基,也是社会的细胞。改变家庭,即改变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