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在这个电子化的时代,互联网的浪潮下,人们都渐渐失去了阅读的本领和兴趣,在各种场合最常看到的是低头看手机的人群,很少再能见到安静翻阅一本书的人了。
自打有了微信、手机游戏和各种各样的app以来,我的阅读时间也越来越少了。
image在我小时候的七十年代,物质生活匮乏,精神生活也不富裕,没有现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娱乐活动,也没有现在小朋友们的一大摞一大摞的儿童书。
我记得家里好像只有那么一两本不知从哪儿弄来的破旧故事书,就是我最钟爱的精神食粮。我一有空就翻一有空就看,把书翻的越发破旧,整个故事我都一字一句的快要背下来了。
后来上了学,家里开始订了《少年文艺》和《儿童文学》,这两本刊物承包了我少年时期课余生活的精神营养。
再后来,书就渐渐多了起来,到了现在,书已经不再是匮乏的东西,但看书的人,看书的时间却渐渐少了。
记得我刚参加工作不久,当时的一位前辈聊天时问我:晚上你都干什么?看电视还是出去玩?我说看书呗!他由衷的对我表示了赞许:现在像你们这样的小姑娘,下了班都喜欢逛街打扮蹦迪出去玩,像你这样还能看书的不多了!要好好保持啊!
那时候是九十年代。
时间悄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走到2020年代,越来越多的人都不怎么读书了,理由基本就是两点,没时间,和读不下去。
但时间是个最具弹性的东西,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固定的,就看你怎么分配。
总有一些事情在你时间的优先级里是放在前面的,你觉得什么最重要,就会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哪里。而你认为没时间去做的,实际上都是你潜意识中认为不值得你去花时间和精力的。
并不是你没时间,而是你认为不重要。
碎片化、快餐化的输入已经成为这个时代固有的习惯,有这样轻松的信息输入渠道,我为什么还要再去长篇大论的读一本书?读书是个那么需要思考、需要脑力劳动的事情!
人们从本质上都是趋于轻松、逃避麻烦的。但人类需要复杂的思考让自己进步。
image电子书的盛行,让纸质书渐渐失去了一部分市场。在小小屏幕上看书,总是少那么点感觉。
我觉得看纸质书才过瘾,那种一页一页翻书的满足感,触摸到纸张的快感,真的是电子书无法比拟的。
还有一些听书的APP,除了能利用一下无法看书的时间段,实在是没有其它更多的好处了。
听书最大的问题在于剥夺了自由掌控读书节奏的权利。
听书的过程只是在被动接受,缺乏一个主动去吸收的过程,缺少一个自由思考的时间,无法让脑子去跟文字做一个互动。
你根本没有思考的机会,只能沿着它的节奏向下走。听完之后,你可能什么也没吸收进去。
没有经过自己思考的句子,在脑海里是没有生命力的。
听书的另一个弊端是,语音是不能改变速度的。
如果你想在某些句子面前多徘徊一会儿,体会一下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或者读到什么地方会有一些感触需要思考和记录,或者读着读着忽然想要倒回去看看前面那一段是怎么写的,或者这一段就是想要快速浏览过去……
这些事情在听书的时候都是完全办不到的,你不需要的地方它不能快进,还得陪着它慢慢磨叽,你需要的地方它又一闪即过,不能停下来。
而文字的吸收速度,远远大于语音。
如果是一段段的文字,那我们接受信息的效率要比语音快得多,你可以一扫而过甚至一目十行,也可以停下来细细品味。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都不喜欢别人在微信里发大段语音的原因。
image在这个物质至上、匆忙浮躁的社会,总有一些人仍然热爱着阅读,他们让我感到钦佩,也让我因为这世界依然有人坚持着初心而感到欣慰。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让我们尽量地抽时间去读书吧!放下手机,放下电视,放下游戏,愉快的投入一本书的小世界。
读书能锻炼你的逻辑思维,能让你独立思考,不被人左右,不轻信谣言,不人云亦云,让你拥有更丰富的内心世界。
当你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时,你就不会囿于眼前的困境。
让我们在[岁月拾遗]中一起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