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
07 夫子的“博学”之道

07 夫子的“博学”之道

作者: Lightfeng | 来源:发表于2019-12-11 21:35 被阅读0次

《论语》以“学而时习之”开篇,并且一直将“学”贯穿始终,可见“学”的重要性。夫子一直在强调“好学”,称自己“学而不厌”,更是多次夸赞颜回的“好学”。《论语》中也多次出现“博学”一词,在学习《雍也篇》第二五章时,将其他相关内容也联系到一起,将夫子的“博学”分为三个层次进行分述。

一、博学而约礼

6.25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本章内容重出于《颜渊篇》:“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朱子说:“君子学欲其博,故于文无不考;守欲其要,故其动必以礼。”程子曰:“博学于文而不约之以礼,必至于汗漫。博学矣,又能守礼而由于规矩,则亦可以不畔道矣。”

这些都强调了“博学”的同时,还应该“约礼”。只“博学”不“约礼”,容易汗漫无规矩,不知所以裁之;只“约礼”不“博学”,则容易固守于偏执一说,不知何处为正道也。

在《子罕篇》中,颜渊曾感叹:“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在众弟子中,夫子独独称赞颜回“好学”,能够“闻一以知十”,在他“问仁”时,夫子答之“克己复礼为仁”。颜回是真的做到了“博学并且守礼”,所以才能“其心三月不违仁”。

夫子在答子张问干禄之事时说:“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多闻多见”即是“博学”,“慎言慎行”即是“约礼”,夫子虽未明说,理却在其中了。

二、博学而笃行

钱穆先生说:“博学之,当约使归己,归于实践,见之行事。君子能博约并进,礼文兼修,自可不背于道。”《朱子语类》中说:“博学是致知,约礼则非徒知而已,乃是践履之实。”

“博学”不仅仅只是为了“学”而学,更应该将所学付之于实践,才能有所得,所谓“知行合一”是也。《中庸》里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要想有所成就,“博学”与“笃行”是密不可分的。

若夫子所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如果只是博学,而不能有归于己,外用于事,即便学的再多也是徒劳。如此,也可以认为是没有学到心里,只是“为人”之学罢了。

三、博学而一贯

9.2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达巷党人美夫子之“博学”而惜其“无所成名”,殊不知夫子之“博学”,乃“融会成体,如八音和为一乐,不得仍以八音之一名之”。

15.2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夫子曾对两位弟子说过“一以贯之”,一是曾子,二是子贡。曾子鲁,从“行”上入道,每事每物上都能下工夫,夫子告之“一贯”,欲其融会贯通。子贡聪明,从“知”上入道,夫子知其以为“多学而识之”而警之“一贯”,欲其能够心有所主。

夫子“下学而上达”,博学、约礼而又笃行,实则“一以贯之”。

附:本篇文字为论语时习群《雍也篇》学习心得。

孔德

于2019年11月7日

若兰居

相关文章

  • 07 夫子的“博学”之道

    《论语》以“学而时习之”开篇,并且一直将“学”贯穿始终,可见“学”的重要性。夫子一直在强调“好学”,称自己“学而不...

  • 走近孔子-《论语新解》述而20

    7.20 子不语怪、力、乱、神。 白话 夫子不说怪异,勇力,悖乱,鬼神之事。 释义 夫子之道,中庸之道,正常之道。...

  • 开卷有益-《论语》(74)将心比心

    原文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详解 曾子说,夫子的道,就是忠恕两个字而已。 观点 忠恕之道,就是儒家的...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里仁》原文: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译文:曾子说,孔夫子的道就是忠诚宽恕而已。 曾子说,夫子...

  • #华与华书房#《中庸》【32】学习学五条,少一条就不是真学习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这是学习之道,是 “学习学”的纲目。程...

  • “学习学”的五条纲目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华杉讲透】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这是学习之道,是...

  • 忠恕之道,就是将心比心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忠恕之道就是儒家之道了。 “忠”,中心,忠于自己,忠于自己的心。别人的心如同我...

  • 2019-12-13

    继续《华杉讲透大学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这是学习之道...

  • 书画家之专精与博通

    中国书画之道,是艺术之道,更是学问之道。文明化成,修身养性之道。非徒技能之术。故以博学多能为尚。由博而约,厚积薄发...

  • 现代背景下的“大学之道”

    文/LShujie 《大学》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何意?即真正的博学之道,是发扬光辉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7 夫子的“博学”之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ayhw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