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庄漫笔——人间世(十)

读庄漫笔——人间世(十)

作者: 悟庄 | 来源:发表于2019-08-09 08:07 被阅读0次

颜回曰:“回之未始得使,实自回也;得使之也,未始有回也。可谓虚乎?”夫子曰:“尽矣。吾语若!若能入游其樊而无感其名,入则鸣,不入则止。无门无毒,一宅而寓于不得已,则几矣。

通过前面孔子对于“心斋”的解释,我们已经了解,所谓的心斋,实际正是“无己”、无我。颜回理解了心斋的意义,便说出了自己的体会:“回之未始得使,实自回也”,从前在没有得到老师的指点之时,颜回都是凭借着自己的主观应物待人。“得使之也”,是说如今得以“听之以气”,用自性德能观照事物,没有了颜回的自我意识。这是颜回在理上的认识,还没有实际去行证,道理虽然是明白了,但最后必须真正归于实证。

夫子答曰:“尽矣”。是说颜回的理解很到位,深得其旨。接着孔子又向学生传授应对卫君的心法。

“若能入游其樊而无感其名”,庄子特别喜欢这个“游”字,这个字透显出的,是处世的智慧,也是一种绝妙的工夫。“游其樊”是指在卫君的朝廷当中立身,也是说我们在这个广阔的人间世生存,“无感其名”,不要被卫君的淫威所折服。在世间行走,我们很容易受到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为境所转。所以,一定要培养出深厚的定力,练就不动心。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有了定力,能够安身立命,二六时中心常安住于正念当中,这才有把握入世。在待人接物上面,要懂得顺应,“入则鸣,不入则止”,如果卫君对你表示信任,向你打开心扉,这时便可以应机说法,适时调伏其心。假使卫君尚且不能和你心心相契,便不要轻易开口,要明白“交浅而言深”的过失。

“无门无毒”,“门”是门户、门径,“毒”自古有许多讲法,而吴怡先生的注解作“阻塞”。这四个字,是对应“入则鸣,不入则止”的,说的其实就是顺于自然的道理。《齐物论》中,提到“为是不用而寓诸庸”,这是告诫我们,放下自己的成见,不要用自我的意识心去待人处事。若能做到“无我”,便能容物,随顺事物的自然而有所应。

“一宅而寓于不得已”,“宅”即是安住,心无所住,只是顺应事物的自然,也就是《齐物论》所讲的“因是已”。心不要有任何滞碍,更不可有所执着,这需要心斋的工夫,时时处处让心保持空灵不昧,把“我”一点点减轻,虚心去接受万物,接纳他人。

“几矣”就是近乎道,心越空无虚静,德用也就越能开显。自己的私欲、我见放下了,就和万物相融了,也就能够游于世间而通行无阻。

相关文章

  • 读庄漫笔——人间世(十)

    颜回曰:“回之未始得使,实自回也;得使之也,未始有回也。可谓虚乎?”夫子曰:“尽矣。吾语若!若能入游其樊而无感其名...

  • 读庄漫笔——人间世(十四)

    仲尼曰:“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义也。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于天地...

  • 读庄漫笔——人间世(四)

    “且德厚信矼,未达人气,名闻不争,未达人心。而强以仁义绳墨之言术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恶有其美也,命之曰菑人。菑人...

  • 读庄漫笔——人间世(五)

    “且昔者桀杀关龙逄,纣杀王子比干,是皆修其身以下伛拊人之民,以下拂其上者也,故其君因其修以挤之。是好名者也。昔者尧...

  • 读庄漫笔——人间世(六)

    颜回曰:“端而虚,勉而一。则可乎?”曰:“恶,恶可!夫以阳为充孔扬,采色不定,常人之所不违,因案人之所感,以求容与...

  • 读庄漫笔——人间世(十三)

    叶公子高将使于齐,问于仲尼曰:“王使诸梁也甚重,齐之待使者,盖将甚敬而不急,匹夫犹未可动,而况诸侯乎!吾甚栗之。子...

  • 读庄漫笔——人间世(十二)

    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夫且不止,是之谓坐驰,夫徇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鬼神将来舍,而况人乎!是万物之化也,禹...

  • 读庄漫笔——人间世(七)

    “然则我内直而外曲,成而上比。内直者,与天为徒。与天为徒者,知天子之与己皆天之所子。而独以己言蕲乎而人善之,蕲乎而...

  • 读庄漫笔——人间世(九)

    仲尼曰:“斋,吾将语若!有心而为之,其易邪?易之者,暤天不宜。”颜回曰:“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如此,...

  • 读庄漫笔——人间世(八)

    仲尼曰:“恶,恶可!大多政法而不谍,虽固亦无罪。虽然,止是耳矣,夫胡可以及化!犹师心者也。”颜回曰:“吾无以进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庄漫笔——人间世(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bad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