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群索居,已有好一阵子了,感觉这种状态最适合我。由此,我更能理解和体会到刘禹锡当初著作《陋室铭》时的那般心境。
而我与他的区别所在却异曲同工,他远离的是庙堂,而我离开的是学堂。
庙堂与我,自在心间,天命无缘。此项易敏,暂不论断。
学堂与我,此生无缘。回忆在学堂的那段时光,更让我感觉到那是一处枯燥乏味的所在。
大家一样的课纲,一样的课本,思不出其位,不敢越雷池半步。
起立!坐下!作业!值日!
千篇一律,还乱作一团,真的烦死个人。
直到离开学堂,走上社会,我才渐悟。原来上苍赐予每个人的适应条件都是不一样的。
我最喜欢看的一档电视节目就是《动物世界》。我喜欢动物世界里那些有规律可寻的一切。
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初春的草原上,氤氲蒸腾的空气中,尼罗河由南向北从中穿过。这里有孤独的老虎、狮子和猎豹,有成群的角马、瞪羚。有总爱闻腥而来专门喜欢撕咬抢夺残羹剩饭的柴孤、鬣狗,有毛似钢针独来独往的野猪,还有潜伏在尼罗河近岸泥浆里的巨鳄。还有赵忠祥身心放松不紧不慢的解说。
它们各有各的习性,各有各的气味儿,各有各的领地,各有各的美食,各有各的发情期,各有各的发情、交配和繁殖期。也各有各的喜乐和忧愁。
对比它们,我更喜欢做一只孤独止语飞在天上鹰隼,或做它身上一根羽毛儿,多看、少说、多观察。但觉不会满世界嘚瑟、喋喋不休和发飘。
偶尔也可以群居,但我更喜欢独处。飞在天上,绕树三匝,在确认没有毒蛇猛兽的情况下,落在树上,更安全。
我的近七成认知都是从自然中获取,从社会中得来的。
相比枯燥的学堂,随着兴趣自由自在,在大自然里,自由自在,天马行空,自由获取我想要的一切。
比如:我想知道尼罗河的走向。百度一搜,它的答案就会跃然屏上,刻在心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更不用似是而非,道听途说,以讹传讹。一切得来,举手之劳,片刻之间,就这么简单。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相鼠有齿(耻),人而不止。岂可不休,适可而止,废话少说,喋喋不休,当止则止。睡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