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观者

作者: CY麻麻 | 来源:发表于2015-12-13 00:59 被阅读112次

       这几天在看彼得.德鲁克的《旁观者》,深受启发。

      知道《旁观者》这本书,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看书有一个习惯,若一本书我很喜欢,那我会把这本书中提到的其他书籍,这个作者推崇的其他作者著作记录下来,做成我的书单。《旁观者》就是这样被我找出来的。

      这本书无论从内容还是写作手法,都能称作是本很漂亮的随笔。但因为作者从传统意义上来讲,并不能算是一个作家,所以它也就和一个纯粹作家的随笔有了很大的区别。举个例子来说,全书的第一章《老奶奶与20世纪》 重点描述了老奶奶令人啼笑皆非的“愚蠢”行为,从而折射出20世纪人们的行为模式、生活态度以及那个时代的颜色。我想,如果是一个纯粹的作家,到这里应该就可以结束了,言在文内意在言外,让读者在烟雨朦胧中体悟,更能品出一番别样的滋味。但是,这篇随笔几乎后1/3的内容,作者对前文所列老奶奶的“愚蠢行为”逐一进行分析,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公正客观的看待那个时代的人,好似在著一篇研究报告,将结论明明白白的写在了纸上。这样的写作手法,既让我惊讶又不得不让我叹服,我无法不从骨子里去喜爱它,以至于我还未全部读完,便迫不及待地来写这篇读书笔记。

      说道彼得.德鲁克,他是管理科学的开创者,是著名的管理大师,是“现代管理学之父”、“大师中的大师”。如果说这本《旁观者》令人陌生,那他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就让人印象深刻了,它雄踞管理学科畅销书榜多年,已成为全球管理者的必读经典。早年上大学的时候,我曾多次计划拜读此书,但因为自身的惰性,这事儿就一直被搁置了下来。

      《旁观者》写的是人,意图通过不同人物的不同行为,描绘出那个时代的鲜明印记。用德鲁克自己的话来说,便是希望借此呈现社会的图像,捕捉并传达这一代人难以想象的那种神髓、韵味与感觉。因为德鲁克管理大师的身份和他特殊的写作手法,在读此书时,我已经不能够仅仅把它当做一本普通的随笔,我总是在想,德鲁克是怎样敏锐且练达的洞察那个社会的?又是怎样从这些人物的行为、态度中分析出他们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是否又是他所描绘的社会的普世价值?如果是,他要怎样做才能使基于这些价值观的管理卓有成效?

       渐渐地,我认识到,若我只是将他当做是企业管理的大师,那我便太过狭隘了。他是一座巨大的宝藏,值得我们一挖再挖。无论我们从事什么工作,这都是一笔了不得的财富。因为,这是一位智者在旁观历史的时候,以自己伟大的心灵、非凡的际遇,提炼出的人生哲学。

                                                                                                          滟柠

                                                                                                  2015年12月12日

      

相关文章

  • 旁观者

    生活的大多数时候,我会做为一个旁观者,家庭的旁观者,关系的旁观者,工作的旁观者,甚至自己的旁观者。所谓旁观者...

  • 无情旁观者

    你是个旁观者吗? 一直是个旁观者吗? 你是一个旁观者,你曾经用旁观者的角度,看看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旁观者注定...

  • 旁观者思维

    旁观者思维就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思考,做判断。“旁观者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旁观者没有你那么复杂,往往可以做出更...

  • 2018-03-21

    旁观者 ...

  • 旁观者

    旁观者

  • 芦苇的花絮(311)

    歌德说,“生活是没有旁观者的”。 但,我是我生活的旁观者。

  • [读书清单]全神贯注的方法2

    01.何时运用“旁观者” 舒服愉快的时候,是不需要运用“旁观者”的,压抑,不开心的时候可以运用“旁观者”来觉察自己...

  • 如何避免工作中的“旁观者效应”?

    在工作中有一种效应,叫做“旁观者效应”,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旁观者效应”这件事。 【1】什么是“旁观者效应”? 旁观...

  • 2019-05-14

    下棋的时候,旁观者支招是什么心理?旁观者更清楚全局还是下棋者更清楚全局? 朋友的观点是,旁观者只关注一个...

  • 10.17

    反思,就是把自己置身事外,站在旁观者上看事情,所谓旁观者清,就是这个意思,在旁观者的角度上思考与反思。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旁观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bbsh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