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已经一年,时间过得飞快。父母前阵子过来呆了一个多礼拜,从机场接到他们的场景还历历在目,转眼他们已经回去几天了。
我以为离别的时候不会有不舍的情绪,没想到还是难掩失落。周末抓紧时间带他们去想去的地方,好好陪了他们两天,上班时间只能由着他们在这偌大的城市转悠。想让他们多呆几天,父母说玩得差不多了。其实我知道他们是怕耽误我们上班,怕我们分心。
小时候,父母目送着我们离去。从我们上小学、初高中,再到大学,直至为人父母。这其中经历了多少次的离别,多少回的目送。小时候我体会不到这种心情,直到我读大学,长大成人,离开父母去另外一个城市工作生活,一年与父母见面的次数寥寥可数,每当假期临近,我的心情就变得迫不及待,而每次分开都有一股说不出的情绪,惆怅、不舍、无奈。
为人母后,这种体会更深一层,第一次把女儿送进幼儿园,懵懵懂懂,我陪她在幼儿园呆一会,新鲜的环境、多样的玩具很吸引她,可是待到我要离开,她“哇”地大哭,不顾一切抱住我的大腿,撕心裂肺地哀求我带她走,我的眼泪也差点夺眶而出,只好轻声安慰,老师赶过来解围,她才慢慢放手。接下来的半个月,每天送她到幼儿园都要上演一出苦情剧。
我第一次跟女儿说要出差的时候,她不知道什么是出差,我跟她解释,“妈妈要去外地工作两天,这两天,我们没法见面,但是可以视频”,她一听就急了,大哭,我试着安抚她的情绪,告诉她两天以后就能见到妈妈,她听不进,只是不停说,“我不要妈妈出差,妈妈不要出差”。安抚好半天,才渐渐安静下来,也许是明白即使她哭闹,我也不得不出差的事实。
等她长大了,也要远离我们外出求学工作,我也要经历着我的父母经历的一切。这是否也是一种传承。
龙应台说,“所谓的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几年前,一个朋友的妈妈突发脑梗去世,他到现在还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一切来得太突然,连最后一面都没能见上。他想不通人为什么要经历生离死别,生儿育女,然后分开,只会让留下的人无限悲伤。
有个朋友说,以后她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出国,出去就回不来了。我劝说她,孩子有自己的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我们不能禁锢他们。虽然这么说,但是如果那天真的到来,我会放手让自己的孩子远离我吗?
为什么要经历那么多的分离呢?是要教会我们珍惜、感恩、成长还是其他?
读书的时候,我们嫌父母管得太多,这不准,那不让的。终于考上大学离开家,本以为能像放飞的小鸟自由飞翔,却发现总有一根线牵着我们,让我们不愿意飞得太远,怕牵线的那一头看不到我们。这种感觉没有随着年龄增长而消失,而是互相牵扯着这根线,不放手。
为人父母时,孩子粘得紧,让你抓狂,让你分身无术。等他上了小学,有了自己的玩伴,不再跟着你出门,你开始感到失落。待他长大一些,不再跟你撒娇聊天,你是否会难过?而等到他去外地学习工作,成家以后,你又是怎样的落寞。
父母,我,子女,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有自己的人生,但很多时候,父母用他们的人生成就我们的人生,而我们又用自己的人生去成就子女的人生。独立的个体,却又相互作用。
血缘关系的意义可能在此,你不需要我时,我退在一边,你需要我时,百转千回,也要到你身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