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百度轻应用惨成先烈
早在2013 年 8 月,在百度全球开发者大会上“轻应用”这个概念被首次公开提出,正式揭开了“轻应用”的发展帷幕。百度选择切入轻应用的背景是当时移动互联网风头正盛,到2012年底手机网络各项指标增幅已全面超越传统PC网络,用户由PC向移动端快速迁移,各种软件应用喷井式增长。百度要将昔日PC时代的优势地位延伸至移动互联网,为确保移动入口地位,势必需应时扩展。
百度官方对其定义为“百度轻应用是无需下载、即搜即用的全功能应用,既有媲美甚至超越Native App的用户体验,又具备Web App的可被检索与智能分发的特征,可以有效解决优质应用和服务与移动用户需求对接的问题。”但事与愿违,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百度轻应用没能起飞,反而成为了百度的边缘项目,逐渐消失在大众的视野中,事后马后炮可将失败的原因总结为三点:
1、技术尚未成熟,轻应用与Native App体验差距明显
2013年8月,应用市场风头正劲,百度于当年以19亿美金的破记录天价收购91手机助手,腾讯的应用宝、360公司的360手机助手、各家手机设备商相继开始发力,都认可了应用商店作为入口的商业价值。
此外,当时HTML5技术尚未成为标准,直到2014年10月28日,W3C才正式发布HTML 5.0推荐标准,不统一的标准进一步影响轻应用的体验。再者,4G标准2013年在中国确立后,在2014年才开始大力推广,彼时的流量十分昂贵,网速却十分滞慢,但导致轻应用的加载速度缓慢,无法容忍。
最后,2013年~2014年的智能手机还非常卡顿,更好调配本地资源的Native App才能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以上原因导致了轻应用与Native App体验差距明显,还无法达到“以假乱真”的体验,用户更愿意从应用市场下载体验更好的Native App。
2、移动支付尚未普及,而支付是交易中最核心的一个环节。
移动支付在中国被引爆的标志性事件是2014年央视春晚微信红包的爆红,而2014年也被称之为移动支付元年。此后微信支付、支付宝为了抢夺更多的支付场景、积累更多的交易数据,在团购、打车、外卖、电影票、酒店、共享单车、新零售等领域牵起了一场又一场的巨额补贴,极低的尝试门槛迅速地培养了国人的支付习惯,这才迅速普及了移动支付。移动支付尚未普及,意味着交易类的场景无法开展,不碰触到交易行为,无法形成闭环,很多应用变得没有价值,因此不会成为主流。
3、百度系产品工具属性强、无粘性、无社交关系链、人均使用时长短,对轻应用生态没有控制力
在2013年百度发布的Q3移动趋势报告中,百度有13款用户量过亿的产品,,包括应用分发(91助手、百度手机助手、安卓市场)、移动互联网入口(搜索和浏览器)、工具类(手机输入法、安卓优化大师、云盘)、服务类(百度视频、百度魔图、百度地图等),百度系产品去重日活跃用户达到1.5亿,仅次于腾讯,作为轻应用载体的手机百度客户端用户数突破4亿。但是,百度系产品无粘性,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不到10分钟,远不如腾讯。因此,这时候的百度对轻应用生态并没有控制力,对开发者也没有吸引力,无法自上而下统一轻应用标准,优化用户体验,而只有用户体验提升的时候,用户才会放弃Native App而使用轻应用,用户的增加才能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加入,形成良性循环,这就是所谓的“挟用户以令开发者”,但百度第一步就无法做到,失败也就无法避免。
-2-
微信小程序引爆互联网
在百度轻应用逐渐谈出人们视野的4年时间里,轻应用再也没有进入大众视野,直到2017年1月9号,坐拥8.89亿月活跃用户、1000万公众号、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达到66分钟(占国民单日时长的1/4)的微信正式推出小程序,轻应用概念才重新回归大众视野。
此外,又于2017年12月28日,微信更新的 6.6.1 版本开放了微信小游戏 ,并开放了小游戏开发文档和开发者工具,彻底引爆了小程序。经过一年时间的飞速发展,截止2018年1月,微信小程序月活已经突破4亿,拥有 1.7 亿日活用户、上线 58 万个小程序、吸引了超过 100 万个开发者、2300 个第三方开发平台加入,已成为连接各行各业的重要工具,万物互联的载体雏形初现 。
到这时候,各大厂商才回过头来,发现轻应用的所有技术条件都成熟了,再也无法坐视微信通过小程序一步步蚕食地盘,成为架构在手机OS之上的应用级OS,纷纷推出自家轻应用解决方案:
2017年5月4日,支付宝小程序悄然上线,9 月 20 日,正式面向普通用户开放使用。
2018年3月20日,小米、华为、OPPO、vivo等10家中国主流手机厂商,发布了快应用标准,这10家手机厂商的国内手机保有量接近10亿,与微信的月活跃账户数大致相当。
2018年4月,时隔5年后,百度在主力产品百度APP中低调上线了优信二手车的小程序,正式宣布在7月份发布百度小程序。
2018年5月,今日头条正在内测头条小程序。
-3-
为什么是微信小程序?
轻应用在2017年开始火热,究其原因,坐拥近10亿用户的微信发布小程序是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则是技术的发展、应用市场模式的缺陷以及用户探索应用欲望的下降。
2013年随着4G牌照的发放,中国开始进入4G时代,至2017年达到98%的人口覆盖率,在未来的3~5年,中国还将引领5G与NB-IoT时代,满足未来万物互联的应用需求。4年的时间,中国的网络覆盖率与网速已得到大幅提升,SaaS等在线云应用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冒出。
2014年10月28日,W3C正式发布HTML 5.0推荐标准后,H5飞速发展,绝大多数开发者已逐渐习惯H5页面开发,各大浏览器也能很好地支持H5,Native App与H5结合的Hybrid App已成为应用开发的主流形态。
此外,在高通、联发科等CPU厂商的大力推动下,手机的性能也在不断提升。其二,基于排行榜、付费推广、搜索竞价模式的应用市场在所有渠道中占比70%,处于绝对优势,但马太效应逐年愈演愈烈,应用拉新成本越来越高,根据七麦数据发布了《2017年度最具实力App榜单Top100》:中国前20大APP中,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三家共占据19席,仅WiFi万能钥匙不属于BAT体系,BAT加上今日头条占据了中国互联网用户70%的上网时间。相比之下,2012年8月,BAT仅占据前20中的7席,流量市场的集中度大幅提升,中小厂商生产空间狭窄。
此外,BAT牢牢掌握着应用分发的入口,腾讯坐拥应用宝、阿里拥有豌豆荚、百度拥有百度手机助手、91应用市场,甚至二线巨头中的360也拥有360手机助手、小米有小米应用商店,这种“既当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关系必然增加对自家应用的推广比例,打压与自家应用处于竞争关系的中小开发者,进一步加剧应用分发的马太效应,蚕食中小开发者的市场份额。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2008年Apple公司推出 AppStore 以来,iOS用户已下载了超过1400亿次应用,但根据ComScore最新的移动应用报告,平均一个月内有49%美国智能手机用户没有下载应用,在51%下载过应用的智能手机用户中,平均的应用下载数量为3.5个。中国的移动互联网与美国几乎处于同步阶段,情况大致趋同,用户探索应用的欲望在下降。
市场亟需让开发者更低成本开发应用、分发应用,让用户更高效率地发现应用、使用应用的新载体,而微信小程序无需考虑适配性、去中心化分发、无需下载安装、即点即用的特性恰好满足了市场的需求。于是,微信小程序成为了2018年最火的风口,无数创业者、开发者、投资机构杀入,共同造就小程序的前期生态,这就是微信小程序的产生背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