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湡若纤尘
女儿写作文最近受到老师表扬。我看过之后发现,孩子作文的精彩部分离不开细节描写。
先来说说细节描写的好处吧:
一.细节成就文章中的画面感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描写特别容易打动人心,原因是细节描写给人一种真实的感觉。真实才能让人感觉到美,真实的情感才能打动人,如果没有真实的细节,你的作品就无法吸引人。
由此我想到了曾经看的一本书《写稿赚钱18技》里提到的画面感语言。画面感语言是文章生动的主要原因,而画面感的营造主要靠细节描写。
那么什么是画面感语言呢?所谓画面感语言,用一句来概括,即阅读某段文字时,大脑中自然而然的浮现出一幅幅画面,这种形象生动的语言,就叫做画面感语言。
比如面前有一幅幅画面,可以照着一一描绘下来,用鲜活的文字画下去而且越细致越生动越好,也就是叫“味道要出来感觉要到位”。
二.细节描写成就经典中的亮点
细节描写是否成功,是衡量一个作家是否有功底,作品是否成功的要素。无疑经典名作是成功的。
比如我刚读的一本书是李筱懿的《灵魂中有香气的女子》,其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前些日子,和作娱记的闺蜜聚会,聊起娱乐八卦和坊间传言,她一边用搅拌棒旋转着杯子里的星冰乐,一边若有所思地说……”
这段话就有一种画面感,我们的脑海中能想象到女友的动作和神情。带给我们画面感的语言有“搅拌棒旋转着杯子里的星冰乐”“若有所思地说”。细节体现在动词“搅拌”“旋转”形容词“若有所思”上,我觉得这种画面感就是余老师所言的细节描写。
经典名著中的细节描写比比皆是。中学一篇文章叫《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是选自《水浒传》的精彩片段。明末清初杰出的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对这三段文字大加赞赏:“真正奇文”,“三段,一段奇似一段”。
第一拳:“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
第二拳:“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第三拳:“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拨儿、饶儿一齐响。”这三段动词形容词运用精准到位,给读者强烈的画面感。
选自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的《范进中举》也有精彩的细节描写:胡屠户一边“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一边假意推辞道:“你且收着。”并不等范进说完,“连忙把拳头缩了回来,往腰里揣”,“千恩万谢”之后,“低着头,笑眯眯地去了。”
用“攥”“舒”“缩”“揣”四字,使这个见钱眼开、虚伪做作的市侩小人丑态跃然纸上。真实生动的细节,通过简洁准确的语言,传神地刻画人物性格特征,极大地增加了讽刺艺术的魅力。
以前看《红楼梦》只是关注小说里黛玉和宝玉的感情纠结,小情绪、小娇嗔。今日忆及《红楼梦》中的人物描写,那是叫绝,真如眼前就是一副画,用语言把这幅画画了出来。
比如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黛玉的弱柳扶风神韵跃然纸上。
凤姐: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当然这样的描写不胜枚举。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它在这一刻一某种方式撞击了你的心灵,然后,不可复制。这就是经典的艺术魅力——注重细节描写把情感写到了读者的心里去。
还有《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各个经典名著中的细节描写都把人物、场景写活了。
三.细节描写成就女儿的文章
我失望的噘着嘴拿着我的碗,闷闷不乐的走到了餐桌边。啊,这是什么?这不是我心爱的西红柿鸡蛋吗?我揉了揉眼睛,真的是哎!!我抬头看看爸爸妈妈,他俩坏坏的笑了,并异口同声的说:“你个小没长眼。”可我根本顾不上理他们,一筷子就冲着我的西红柿鸡蛋过去了。
还有一篇文章,是宝宝写自己画国画的过程:
要模仿了,我的小心脏像小鹿一样砰砰乱跳。我忐忑不安的接过老师的宣纸,拿起笔调好墨。为了能分清楚螃蟹的颜色,我调了一深一浅的颜色。开始画了,不是为什么毛笔在我的手里不听话——老抖。我想着老师的叮嘱:画时认真画,不紧不慢,才调整好心情……
宝宝的这两篇文章都入选了他们学校的校报呢!
分析这么多,你是否也认识到细节描写的在文章中的重要性呢?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成就完美。在写作中有意识的注重细节刻画,是一个写作者必须有的功力。
如果对细节描写还有疑问,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拿起经典名作,研究一下经典里是如何运用形象的词语来进行细节描写、突出画面感的。
相信经典里更加丰富的营养,定可以使我们写作细节的能力有所提高,把情感写到读者心里去,引起读者共鸣,成就我们自己的经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