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萃辰天心书院365家庭共修之诗歌赏读栏目,我是雷磊老师。
终南自古多幽隐,人文底蕴极其深厚。今天我们要赏读的是“诗佛”王维的一首《终南山》。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诵读这首诗: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何处宿,隔水问樵夫。
高耸的终南山似乎与天相接,山峦延绵不绝遥遥伸向海滨。回望山下白云滚滚连成一片,钻进青色的云岚眼前的雾团忽然又不见了。巍峨的终南山能分隔星宿州国,山川里的阴晴也就各不相同。我想投宿人家在这度过一夜,隔着河川向打柴的樵夫询问。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何处宿,隔水问樵夫。
这是王维隐居于终南山时所作的一首五律。古代画家所谓“意余于象”,作为诗人兼画家的王维,深谙个中奥秘,因而能用只有四十个字的一首五言律诗,为偌大一座终南山传神写照。
终南山,简称南山,我们经常说的“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中的“南山”就是终南山。这里是“道文化” 、“佛文化” 、“孝文化 ”、“寿文化” 、“钟馗文化” 、“财神文化”的发祥圣地,位于秦岭山脉中段,是中国重要的地理标志。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是中国文化史上重要的地理坐标。
这首诗首联“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先用夸张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太乙”是终南山的别称。这是写远景,从平地遥望终南,其顶峰的确与天连接,因而说它“近天都”,正是以夸张写真实。“连山接海隅”也是这样。终南山西起甘肃天水,东止河南陕县,远远未到海隅。用“连山接海隅”写终南远景,虽夸张而愈见真实。
次联写近景,“白云回望合”一句,写诗人身在终南山中,前路白云弥漫,什么也看不见路,似乎浮游于白云的海洋;回头看,刚刚分向两边的白云又合拢来,汇成了茫茫云海。这种奇妙的境界,凡有游山经验的人都并不陌生,而王维却能够只用五个字就表现得如此真切。“青霭入看无”一句,写诗人走出茫茫云海,前面又是蒙蒙青霭,似乎近在咫尺,但入看之时又消失不见;回过头去,那青霭又合拢来,朦朦胧胧。
这一联诗,写烟云变灭,移步换形,极富含蕴。终南山的一切都笼罩于茫茫“白云”、蒙蒙“青霭”之中,看不见,看不真切。唯其如此,才更令人神往,更急于进一步“入看”。刚才呈现于眉睫之前的景物或笼以青纱,或裹以冰绡,由清晰而朦胧,由朦胧而隐没,更令人回味无穷。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明说,但他却在已经勾画出来的“象”里为我们留下了驰聘想象的广阔天地。
第三联高度概括,尺幅万里。首联写出了终南山的高和从西到东的远,这是从山北遥望所见的景象。至于终南从北到南的阔,则是用“分野中峰变”一句来表现。游山而有“分野中峰变”的认识,则诗人立足“中峰”,纵目四望之状已依稀可见。终南山东西之绵远如彼,南北之辽阔如此,只有立足于“近天都”的“中峰”,才能收全景于眼底;而“阴晴众壑殊”,就是尽收眼底的全景。所谓“阴晴众壑殊”,当然不是指“东边日出西边雨”,而是以阳光的或浓或淡、或有或无来表现千岩万壑千形万态。
尾联“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看似恢弘大气之下忽然缩小视野,但是从抽象到具象,表明诗人还要留宿山中,明日再游,而山景之赏心悦目,诗人之避喧好静,也不难于言外得之。
诗旨在咏叹终南山的宏伟壮大。首联写远景,以艺术的夸张,极言山之高远。颔联写近景,身在山中之所见,铺叙云气变幻,移步变形,极富含蕴。颈联进一步写山之南北辽阔和千岩万壑的千形万态。末联写为了入山穷胜,想投宿山中人家。全诗写景、写人、写物,动如脱兔,静若淑女,有声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画。
最后让我们再诵读一遍,跟随王维一起领略终南胜境: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何处宿,隔水问樵夫。
今天的诗歌赏读就到这里,萃辰天心书院,让国学智慧走入千家万户,我们明天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