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有座大力山,山下有座石窟寺。12月3日,我们驱车从禹州出发,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来到了石窟寺。
![](https://img.haomeiwen.com/i9902423/2e747edc893517f6.jpg)
石窟寺占地面积很小,建筑也简单。前面是一座不大的大雄宝殿,后面就是石窟。石窟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宋各代相继凿窟造像,形成石窟群。现存洞窟5个,千佛龛1个,摩崖大佛3尊,佛像7743尊,造像题记及其他碑刻186篇。
![](https://img.haomeiwen.com/i9902423/e7af5a3e1b060839.jpg)
我们在寺院内请了一位导游,导游带着我们走下台阶,从最西边的五号洞窟千佛龛看起。石窟里,迎面正对的石壁上,如活字印刷一样,整齐地雕刻了很多小佛像,两侧边也是,共999座,加上中间的坐佛,共1000尊。
![](https://img.haomeiwen.com/i9902423/5677afb92a795e10.jpg)
继续往前走,看到其他四窟与千佛龛相比,长与宽要大得多,也高得多。中间都有一个中心方柱做支撑,方柱四周的造像都是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弟子是阿南和迦叶,菩萨是文殊与普贤。在其中一个洞窟里,还雕刻了过去佛和未来佛。过去佛即燃灯佛,未来佛即弥罗佛。弥勒佛的雕像与我们熟知的大肚笑弥勒不同,他呈站立姿势,身材匀称,面部端庄。如果不是导游讲解,我们很难知道雕刻的是谁。导游的介绍使我们眼前的石像不只是石像,而有了各自的属称和故事。
![](https://img.haomeiwen.com/i9902423/67fb9b4c66ca7b27.jpg)
洞窟里的佛像或站立,或趺跏而坐。但有一位佛像却是垂腿而坐,就像家族里的长者,更威严,也更让人信赖。在方柱的下方,还雕刻有伎乐天、神王、大力神、双面神、龙、狮、异兽等。伎乐天或抱琵琶,或持横笛,烘托着佛国的虔诚与煌煌。
![](https://img.haomeiwen.com/i9902423/92623d0ad9661030.jpg)
我一直认为飞天是敦煌壁画中独有的,但在这里我看到了不一样的飞天。虽然是石雕,但线条细腻,同样给人轻盈的感觉,绸带、裙裾飘飘飖飖,侧颜回眸的神态更显灵动。有两个飞天的颜色相比周围的颜色更深、更暗,也更突出。它们明鉴光滑,就像有人经常摩抚过。导游说,这是反复拓印留下的痕迹。
![](https://img.haomeiwen.com/i9902423/fb03ff1a2c43c98d.jpg)
石窟中遍布大大小小的佛像。但石窟寺最珍贵的不是这些佛像,而是帝后礼佛图。导游介绍说,中国本来有两个地方雕刻有帝后礼佛图,一处在龙门石窟,一处在巩义。可惜洛阳的帝后礼佛图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被盗卖至国外。目前,巩义石窟寺里的这一处成为中国境内唯一的保存完整的帝后礼佛图。
![](https://img.haomeiwen.com/i9902423/eb4e56705b8e49e6.jpg)
帝后礼佛图分别在窟门两侧,一边以皇帝为首,以比丘为前导;一边以皇后为首,以比丘尼为前导。贵族们因地位不同,侍从也依次减少。贵族雍容高大的形象与侍从的低矮形成对比,体现出鲜明的阶级尊卑。林立的仪仗、簇拥的人群则展现出北魏皇室出行礼佛的繁琐盛大。导游是个年轻的女孩,她拿着手电一边照着石壁,一边讲解着每一个细节。随着她的介绍,我才发现紧跟皇后的一个贵族,她的手腕上还挂着一个手提包包,样式几乎和现在的一模一样。
![](https://img.haomeiwen.com/i9902423/603d72c4a6bd9733.jpg)
在石窟寺,有许多雕像是不完整的,这是在灭佛运动中遭到了破坏。关于灭佛运动,我在讲解韩愈的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时有一些了解。韩愈为了阻止唐宪宗迎佛骨,上书了一篇奏章《论佛骨表》,因此遭到贬谪。在他被贬的第二年,唐宪宗去世,唐武宗即位,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灭佛运动。一位从日本来到中国的请益僧(相当于留学生)圆仁,经历了唐武宗时期的灭佛运动,并把见闻记录了下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9902423/e903562a29b13bda.jpg)
参观完五个洞窟,我们沿东边石阶又回到了地面。扶着栏杆向回走,发现寺院的地面与下面的石窟有近两米的落差。导游告诉我们,这里地处河洛镇,是黄河与洛河交汇的地方,历史上无数次河水泛滥,淤泥常年累积,造成了地面升高。这也使我们有了一个新的视角,当我们站在石窟外的地面上观看摩崖大佛时,几乎与大佛平视,于是,感觉大佛离我们更近,大佛的笑容也仿佛更亲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