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这个内容本质还是分数的意义。本是一堂十分单一与抽象的概念课。但是对于三年级孩子刚刚进入小数的初步学习难度还是非常大。所以需要教师能深入钻研教材,吃透小数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准确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并能跳出教材、重组教材,设计和组织符合本课数学知识特点和学生学习规律的教学过程,才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学校基于信息技术,同时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在数学课题的充分学习,我在处理本单元重点处理了以下三对关系:
1.数学与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提炼于生活。生活中的素材是给数学问题提供了原始形状,但是我们又得从中提炼出数学问题。数学有着自己的严谨性和确定性。在教学过程中,教者能按照“生活感知,引出小数——主动探究,理解小数——巩固练习,拓展小数——联系实际,应用小数”的过程展开教学,让学生在不同的生活情景中不断经历“数学化”的过程。那我们就根据课本中的利用人民币,让孩子们去感知整数与小数之间的有效联系。当然我们也看了其他还有使用长度单位进行分析的。
2.课程与课本
尽管我们的教材为学生提供了精心选择的课程资源,但课程不仅仅是指教材,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的教学经验也是课程资源,学生的学习差异、师生的交流启发也是有效的课程资源。教者对教材作了二次加工,使“教材”成为“学材”:首先,由“找身边的小数”入手,在测量课桌面长和宽的过程中分别用整数和分数表示长度,进而自然引出小数,体现了学生学习小数的需要,沟通了整数、分数、小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在练习的顺序上进行重组和调整,把想想做做的1~4题分别整合成两个层次的练习,在测量认识小数和商品价格转换小数之后又分别进行了专项练习,针对性很强,有利于学生形成结构化的知识。
3.自主与合作
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那每一节课,我始终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那得把课堂真正的交给学生,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曾经几次课堂全部交给学生,老师的主体地位又如何体现又是我们另外应该追求的东西。
可见,有效的教学要采用多种方式和策略。我就大量使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式。在小学数学的知识领域,一些原始概念的教学,交给孩子们自主学习就能够很好的掌握,不需要老师的多讲,比如像“小数”这样的原始概念。因此,教者在首次揭示小数的含义时采用了讲解法,在认识小数各部分名称时采用了看书自学法,而在商品价格转换(几角或几元几角转换为以元为单位)时则让学生自主探究与讨论交流,充分体现了“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的理念。另外在两个小数有多少个小数的时候,开始不明白的时候,那就使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老师这个时候也可以参与到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引导孩子们知道无数个的道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