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6·21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译文】
孔子说:“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给他讲高深的学问。”
【感悟】
这一章的内容,乍一看有点儿得罪人。因为他把人分为中下两等,但仔细想,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这一句话。一、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却非常地辩证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在我们的具体教育实践中,这个原则显得非常重要。比如在一个班级之中,每一个知识点都有难易深浅之分。讲深了,基础差的同学听不懂。讲浅了,基础好的同学听起来就没有兴趣。又比如一个学生的兴趣和天赋在美术方面,他在美术方面就是中人以上,你却编要在音乐方面去给他发展,他在音乐方面就是中人以下,发展起来可能就要困难的多。如果不能够因材施教,那就是浪费了天赋。
二、从与人交往交流的角度来看。生活中为什么有的人与人谈话总能够找到话题。而有的人却往往话不投机六月寒。中国的谋略之书《鬼谷子》就阐述了这个问题。鬼谷子认为与人谈话交流要了解对方的根底,要摸清对方的兴趣爱好,投其所好,与对方形成心理共鸣,才能够达到较好的谈话效果。一般人把这个看作是一种谋略,有的人甚至不屑于这样做。我们可以从象征和引申的角度来看:孔子根据他自己的亲身经历也认为与人交流要重视这两个方面。当然中人与下人他不是一个固定的概念。有的人在某方面是中人以上,他可能在其他方面是中人以下。所以在谈话之前,交流之前一定要知己知彼。如果不能够真正的形成共鸣,再好的语言都是低效的乃至是无效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