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果涉及版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https://img.haomeiwen.com/i16834116/44982790f76b6458.jpg)
01
故事
孩子已经幼儿园毕业了,很快上小学了,暑假假期我为他安排上了一个幼小衔接夏令营。
实际上就是提前学习拼音、科学、常识等一些基础的知识,为上小学做准备。
既然为了更好的做准备,当然少不了做作业。
果不其然,拼音、写字每天晚上作业都少不了。
得益于此,我也提前进入了"每天晚上辅导作业就情绪崩溃"的后妈环节。
昨晚,老师在微信群里面发布了学习进度也交代了晚上的作业,但是一考孩子,啥都不会。
如此重复教了两三遍,孩子还是一脸懵逼。
沉不住气的我,就火山大爆发了。
"对基础的学不会,其他的知识怎么学?"
"学不会以后就去扫地!"
明明知道这样子会伤害孩子的自尊,但是情绪中的我就是情不自禁地说了出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16834116/135aa426c922f2ac.jpeg)
02
问题根源
万维钢老师说,
学习,即便不可以一下子成为解决问题的老手,但是可以让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心中多一条看待问题的"弦"。
我最近都在学习系统动力学。
冷静过后的我不禁想,能否用系统思维,找到这个问题的"根本解"?
所以我尝试着梳理了这个事件的模型:
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不认真听——〉+课后辅导孩子情绪崩溃——〉+孩子更加抗拒学习——〉+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
显然,这是一条典型的负循环增强回路。
通俗一点,就是大部分家长普遍存在的"家长越抓,孩子越不肯学"的恶性循环回路。
无论是从常识,还是从上面梳理过后系统动力图,都可以看出这个问题显而易见的关键点: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
既然问题那么明显,为什么那么多家长,包括我自己还是轻易地陷入恶性循环的轮回中呢?
我们来看一下,如果没有家长参与,事件又是会怎样的运作?
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不认真听——〉+孩子学习成绩差——〉+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孩子开始重视学习
明显地,如何没有家长的参与,如此发展下去,很有可能至少出现两种结果:
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或者孩子开始重视学习
然而,我们往往很难看到这个结果的出现。
因为很少家长允许"孩子学习成绩差",而且会无论如何极力避免这个结果出现,例如课后辅导功课导致情绪崩溃。
![](https://img.haomeiwen.com/i16834116/f02ec9bce5480f20.jpeg)
03
怎么破?
看到这里,很多家长可能会疑问,所以要不管孩子,任由他发展?
当然不是。
家长是孩子的引路人,家长也只能是引路人。
怎么理解这句话呢?需要从两个角度来看。
一是"家长也只能是引路人"——家长要把学习的主体权还给孩子。
二是"家长是孩子的引路人"——家长要积极给予孩子有效的学习指导。
你可能会想,
这不老话常谈吗?
大道理谁不会?关键是什么做到啊?
的确如此,但是我们有没有真正的去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呢?
相信不少人都知道,问题的根源是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他并没有把学习这件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
相反,家长会因为"各种原因",害怕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把孩子的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把责任揽在身上。
当然,以上的"各种原因"需要家长自己去探索。
因为在下一次你忍不住想插手,扛起孩子学习责任的时候,我们需要心中有个自我提醒机制。
例如,我的原因是:如果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他可能未来很难在社会上生存,这辈子都会过得很辛苦,那样我会觉得自己是很失败,不是一个好妈妈。
那么在今天晚上辅导作业,我忍不住想控制他学习的时候,我需要提醒自己:
我的担心又起来了,我需要处理的是心中的担心,而不是替代孩子,背起他学习的责任。
因此,更加接近事件真实状况的回路是:
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不认真听——〉+发现孩子学习效果不好,不想孩子成绩差导致未来无法生存——〉+课后辅导孩子情绪崩溃——〉+孩子更加抗拒学习——〉+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
![](https://img.haomeiwen.com/i16834116/444608fc5ebea00e.jpeg)
04
实现"大小同欲"
回到大家关心的话题,如何做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
很多人可能会想,说是很容易,有多少人真的做到?
其实一说到孩子的学习,很多家长都着急如何做,却很少做之前清晰的一些事情。例如,
在知道如何引路前,先清晰应该把孩子引向何方。
通俗一点说,就是和孩子一起搞清楚:为什么学习。
很多人说,自己搞清楚就不错了,为什么还要跟孩子一起?
的确,作为家长,我们学习成长了大半辈子,未必能真的搞清楚自己为什么学习成长,更何况还要和6、7岁的孩子讨论清楚这件事,形成共识?
但是这件事的确很重要,为什么?
回到系统动力图,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正是把主动权还给孩子,实现家长和孩子"大小同欲"的关键。
如果目标情绪,可以看到系统动力图如下:
孩子清晰明白为什么要学习——〉+对学习感兴趣有动力——〉+上课认真听课——〉+课后辅导孩子高效——〉+孩子取得好成绩收到鼓励——〉+孩子更加热爱学习
龙应台曾经写给孩子安德烈的一段话,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她说: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我也很认同她的观点。一直以来我就像装了小马达一样,持续不断的学习,最终的动力还是希望自己拥有选择的权利——虽然身在体制内,但是拥有随时离开体制,都能活得更好的选择权。
关键是,怎么陪伴孩子,让孩子明白这句话的意义。
泰国有一位妈妈,通过与孩子捡垃圾的方式,让他明白生活的不容易,体验到如果不学习,无法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的意义。
现实中也有不少家长在寒暑假期间,宁愿牺牲休息时间,和孩子一起勤工助学、摆摊卖货,理解生活的艰辛。
更有条件一些的家长,利用假期游学,让孩子见识广大的世界,理解探索世界的有趣和体验世界的精彩。
当然,这些做法很容易复制,但是不代表我们模仿着做了一下些,就能真正达让孩子清晰明白学习重要性的效果。
我认为值得学习的,是这些家长们的用心。
移动互联网极度发达的今天,各种网络游戏、视频等娱乐方式,都是经过进行精心设计的。
而学习是反人性的,不可能比玩游戏、看视频更快乐、更容易。
如果家长不花点心思,如何在随时在线、随处可得的精彩娱乐方式面前,让孩子甘心地主动选择学习。
![](https://img.haomeiwen.com/i16834116/2d3c96d66c12dca7.jpg)
05
实现"内外驱动"
当和孩子一起搞清楚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不代表事情都完了。
习大大说,不但要仰望星空,还要脚踏实地。家长还要发挥引路人的作用,把孩子对学习的目标和意义转化为日常的行动。
彼得·德鲁克说:
管理的本质,是激发善意和潜能。
孩子学习的善意来自于哪里?来自于内外驱动。
因为,管理人心的“根本解”,是激励。
世界上最聪明的经济学家都喜欢用“激励”手段。
万维钢说,
学习经济学如果你只记住一个词,那就是“激励”,英文叫 incentive。
如果你只记住一句话,那就是“人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如何激励?
刘润在得到《商业洞察力》说,
有意识的个体,必须获得超预期的收益;
用尽一切办法,帮他缩短差距。
具体做法是:
1.让孩子自己设定学习目标。
远大目标可以是考清华、北大、博士后;
长期目标可以是考当地某重点学校;
中短期目标可以是班上的前几名;
落实到每天的目标可以是晚上8点钟之前完成学习。
以上的目标仅仅只是参考,设定目标不但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积极主动参与。
![](https://img.haomeiwen.com/i16834116/795b3d24fb4252a3.jpeg)
2.让孩子清晰现状和学习目标的差距。
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可以造成问题和痛苦,更可以转化为强大的"自驱力",也叫结构性张力。
一切的激励的本质,都是先设计“差距”,再利用差距带来的人心中的“结构性张力”,完成目标。
管理学界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家之一,维克托·弗鲁姆(Victor H.Vroom)认为,我们甚至应该帮助员工,把粗放的“缩小差距的行为”,拆分细化为逻辑严谨、环环相扣的3个“只要……就……”,强化员工心中的“结构性张力”:
只要努力工作,就能提高绩效;
只要提要绩效,就能获得奖励;
只要获得奖励,就能缩小差距。
同理,家长要发挥引路人的角色,也要用尽所有的办法帮助孩子缩小差距。
首先是改造3个“只要……就……”:
只要上课认真,就能提高效率;
只要提高效率,就能提供成绩;
只要提高成绩,就能缩小差距。
除了设计差距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家长最好学习了"如何学习"以后,再为孩子引路。
因为学习是有技巧的。研究表明,学霸之所以成为学霸,是因为他们的学习方法比其他人更有效率。
当然书本的知识只是学习的一个部分,学校的教育不能是孩子人生学习的全部。
教导孩子有技巧、有效率地学习,是为了拥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能力,去探索精彩的世界和人生。
![](https://img.haomeiwen.com/i16834116/9aad7cc00889e8cf.jpeg)
3.一旦达到阶段性目标,使他获得超预期的"收益"。
系统动力学告诉我们,任何的增长不可能是无限的,增长回路都会遭遇增长的极限,因为附近很有可能隐藏着调节回路。
所以我们需要用超预期的"收益"来平衡这种调节回路的平衡作用。
翻译成人话,就是人性有弱点,学习用功不可能永远都打鸡血。
人的本性都有懒惰的成分,鸡血打了一段时间,就想松懈;认真学习了几天,就想放松。
这些都是人之常情。
所以我们要善于利用超预期的"收益",来调节内心想要调节的心情。
举个例子来说,
当孩子今天晚上完成了设定的目标,你有没有陪他一起庆祝这个值得庆祝的时刻,激发他内在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而且你们的庆祝带给他内心的触动,完全超过他的预期?
当他好不容易达成了阶段性的目标,你有没有比他更清楚看到他的努力、进步和取得的成绩,帮助他放大外在和内在的肯定声音,继续激励他前进?
当然,我们也可以运用外在的激励手段,例如,你会用出其不意,而并非是事先约定的方式,送给他期盼已久的礼物,对他大大的惊喜。
![](https://img.haomeiwen.com/i16834116/708bf18c5b14b13a.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