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终于看了《少年的你》。
首先如果以10分制来打分,我想我会给它8.5分。我基本上没看过什么青春片,这部片算是我近几年在影院里看的国产电影中观感比较好的。
观影中最戳到我的情节,大概是这两个吧:
第一个是陈念与小北各自在审讯室中和警察对话。尽管电影里没有告诉我们他们俩是否有预演过该如何应对警察的充满审讯技巧的盘问,但两人同样勇敢的心,却令到他们说出来的话惊人的一致,也惊人的倔强。
少年的战斗,从大人的败北开始第二个是陈念去看守所看望小北。两人隔着玻璃,什么台词都没有,笑了,哭了,笑得很温柔,像是在互相感激和鼓励,哭的时候却又那么令人熟悉——是年少轻狂时每一个不甘心的挣扎的哭泣。
少年的战斗,从大人的败北开始很多人惊奇于千玺哥可以将小北这样一个小混混的角色演得这么好,我却觉得,抛开那暴力的外表,像小北一样,才是少年的常态。比如说,陈念,比如说,千玺哥,比如说,曾经的你。电影里有没有想要表达这样的情绪我不知道,但这几个情景,却真真实实的提醒了我。
毕竟,如果大人在现实面前露出疲态,败下阵来,少年的本能就会用自己的方式去战斗啊。
就像陈念的母亲,为了卖三无产品的面膜,四处举债,甚至裸贷,最终只能东躲西藏,留下“还是个孩子”的陈念在家面对仍有可能砸门讨债的愤怒的债主。她灰心丧气又理直气壮地承认自己是个没用的母亲,在对财富渴望的漩涡中沉沦却又如此甘心的接受自己的失败,将翻身的希望,赤裸裸的压在了18岁的女儿身上。
逃得远远,与跟自己一样深陷泥潭的“伙伴”们艰苦却安定地生活的母亲,不知道,或者是不想知道,女儿是如何面对砸门声,印满自己母亲的脸和谩骂之词的传单,班级里流传的关于母亲裸贷的消息,同时还要肩负着两个人唯一的改变命运的希望去备战对每个人来说都几乎是人生最重要的一次考试的高考。你或许会想,我为什么没有写陈念因此遭受的校园霸凌,那是因为,在能够忽略了这么多女儿可能面对的困境的母亲的眼里,这种发生概率略低一些的情况更加不会被看到。
最亲近,最温暖,给了自己生命,食物,问候和保护的母亲,此刻正像鸵鸟一样,头在沙子里,屁股撅着,丝毫不在意这样的姿势是否体面。她早已输了,她对这个世界无能为力。
小北有着同款母亲。为了不被新的恋人抛弃,她离开了自己13岁的儿子,再也没有回来过。小北一直记着临走前妈妈在清晨买了肉包子回来,却哭着打骂小北,说那男人因为小北而不要她。体面这种事情,不存在的,如果你影响我摇尾巴,影响我吃饭,即使你是我的儿子,我也只能先这样。不要怪妈妈,妈妈也是没办法。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你不能和它去斗。
顺带一提,他们的父亲,在故事里篇幅几乎没有,基本可以定义为在战斗中早早出局。
讲到这里,还是苦命的单亲女人,和狠心的负心男人的故事。
主持正义的警察怎么样呢?
校园霸凌的取证比较困难。在警察郑易开车送陈念回家的时候,郑易说,做了警察后,本来不爱睡觉的自己越来越喜欢睡觉。因为很多事情和人,睡觉了就不用去想不用去见。他说长大以后的一个好处就是记性越来越差,睡一觉以后就不记得了。
他未必全心全意的相信自己的这番说法,却很认真且好心的在教陈念投降的经验。
事实上,在这些大人中有挣扎一下的,怕是班主任老师。在被学校处分并调离所在班级的时候,他对陈念说了一句,陈念,你做得对!然后收拾起东西走开,给陈念留下一个失败的背影。
从前面种种情节来看,班主任当然有很多过错,但就他最后的这句话,也算是有一点勇气。
就我对这个世界的观察来看,现实并不需要对某一个人特别残酷,它其实对每一个人都很残酷。
可是大人是最会投降,也最会找理由的人。我们有时候还美其名曰为“成熟”。
它可以是单亲妈妈的经济和情感上的各种困境,可以是警察面对法理和人情的矛盾,但归根到底,是曾经无所不能,在小孩面前树立了绝对权威的大人心安理得的跟少年说,我不行的,你也不要挣扎。
凭什么不让我挣扎?为什么你们一点不以失败为耻?你们总是自称大人,你们教我服从你,尊重你,可是你们分明都是失败者,为什么要拉我也走上这条路?
少年战斗的方式有可能鲁莽,有可能笨拙,有可能漏洞百出,大人也弄不明白,为什么这么明显的注定会失败的事情你们还要挣扎呢,还要用这样幼稚的手法?
因为在少年的眼中,你们已经是投降了,而我觉得你的投降姿势好难看啊!
哪怕鲁莽的失败,我也不要你们这自认为体面的投降!何况,只要不死,我就还有机会重来,我不要这样的投降,我不要这样的失败!我要用自己的方式战斗!战斗!战斗下去!
我想,我们中的大部分人,并没有遭受过像影片中这样严重的校园霸凌,但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慢慢的变成这样无聊的大人。现在小北在提醒我,不要埋进去,不要埋进去,我还可以再战斗。
再来!
少年的战斗,从大人的败北开始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