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在分享了《如何想到又做到》这本书之后,除了对自己带来了巨大裨益(戳我查看 ),我更希望把这套亲测有效的体系对自己的孩子和更多的学生提供帮助。
接下来的日更里,我将尝试为各类的行为改变来设计场景,也欢迎大家提出你们的见解,共同参与教育的研究。
“无目标的努力,有如在黑暗中远征”
目标对我们人生的成就极为重要,也是老生常谈,然而真正有做到科学的目标管理的人,寥寥无几;学生们也不例外,极少学生有清晰合理的目标设定思维,而学霸之所以能比别人更优秀,目标的意义毋庸置疑。作为家长或学生自己,也许你也可以问问:
我人生的目标是什么?
5年内的目标是什么?
1年内的,一个月内,本周的,今天的目标,都清晰吗?
养成目标管理行为
我们用7武器的思维来尝试设计一套组合拳,让学生养成目标管理的行为。
1. 【要事为先】
1)如果要让学生真心做好目标管理,他需要认同这个事情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可以给他提供这方面的信息和沟通活动:
2)给学生提供一些关于目标的书籍、文章、课程,特别是关于目标对优秀的人的成长过程中提供了什么价值的案例文章;(例如 清华学霸陈苏娅关于目标的意义的课程:陈苏娅),当然最好的是能够让他接触到具有强烈目标管理能力的榜样,和他们交流,获得他们的鼓励和示范。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孩子心目中的榜样是一个重视目标管理的人,他自然也会认同目标管理的重要性。
3)和学生对话讨论他对目标的认识、看法、疑问,在多次的对话沟通中提醒他对目标重要性的意识。
4)带学生去见识一些和他未来有关的地点、设施,例如一些重点高中、重大大学、科研机构等求学、职业相关地点,让他切身体会到实现目标对他未来的生活而言意味着什么,这种见识可以是到访,也可以是通过图文视频资料,越多的感官体验越好,拜访>视频>图片>文章>口述,因为这些感觉的丰富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意识中对未来生活场景的认知深度。
……
2. 【阶梯模型】
循序渐进的推进行动,不要一上来就要求一个涉世未深的初中生做一个全盘的生涯规划。
和学生一起,讨论下这个周末有什么事情想实现,让学生为自己的周末设立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应该是稍微有点挑战性,而且要有趣味性(结合【致命吸引】的武器);
再之后,可以和学生一起设定持续7天的目标,例如从周一到周日,要达成的一个成果,依然不要太难,重点是时间尺度的提升,确保学生能够完成这个事情,让完成目标的成就感被学生品味到。
再之后,可以在时间的跨度或内容的难度上逐渐提升,走上新的阶梯,但要注意的一点是,不要急躁,每次只提升一点点难度。在适当的时候,再进入到关于学业成绩目标、升学目标、职业目标等较严肃范畴的尝试。
【阶梯模型】的要点是把进步过程切的细一些,降低进步的难度。
3. 【极度容易】
一开始不要注重形式的复杂性,拿起一张白纸就可以开始列目标,列计划,
目标完成后贴在随时可见的地方:起床第一眼看到的墙面,笔记本的封面,书桌的墙上等等。随时得到目标的提醒;
家长给自己的手机设定提醒,每天定时和学生沟通下今天的目标进展;
……
4. 【行动为先】
结合【阶梯模型】,目标实现计划的头几步要特别的容易,让自己先行动起来;
不要纠结目标的严谨性、合理性,价值有多大,重点是先做起来;
结合【致命吸引】的思路,头几个目标应该尽量是趣味、愉快的,后期再逐渐改为比较“正经的”目标。
每完成一个目标,让学生复述达成目标的过程,让他自己的意识得到充分的感受:我是一个能够完成目标的人。
5. 【致命吸引】
让学生自己绘制这个目标和计划单,可以在上面增加一些图案,贴纸,彩色标记等,尽量使得这个目标从视觉上看起来是愉悦的;
每完成一次目标中的一步计划,都让学生自己去勾划这个“完成”的标记动作,同样的,应该是比较色彩鲜艳、欢快的,例如用橙色马克笔打勾,画星星表示获得奖励积分等。
每完成一个目标,给予一些奖励,可以是虚拟的星星,小红花,也可以是美食、玩具。但不要过于强烈的物质奖励。更好的是给以口头的表扬,温暖的拥抱,表扬的措辞应该是明确指出他在实现目标过程中的“行为特质”,例如努力、坚持、积极、执行。
根据你孩子的个性特点,也适当设计一些他比较喜欢的奖励。
6. 【社交磁力】
时不时地把学生制定目标、实现目标的行为过程、结果,用拍照或文字的方式,发到朋友圈,发给他的老师(并事先沟通请他给予学生鼓励表扬),让他感受别人对他的认可和支持;
最好能拉上几个学生家庭一起推进这个过程,设计一些小游戏来PK,或者让他们共同努力一个团队目标,让他们互相支持实现这个过程;
你自己也是最合适的一个队友,和你的孩子一起制定目标,他实现他的,你实现你的;如果你全程袖手旁观,“站着说话不腰疼”,他可能就不乐意了。
7. 【反复铭刻】
家长通过设定提醒的方式 ,让自己确保定期和孩子检查探讨目标的实现过程,让“设定目标——执行——成功——设定更多目标”的流程,持续发生,这个过程持续的越长,学生有越强大的自我认同,认同自己是一个“喜欢目标管理、擅长目标管理”的人。
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家长可以逐渐降低对学生目标管理的关注频繁度,让他适应自我管理,我们只需要周末,月底给予一些探讨沟通的反馈活动。
小结
对比一下“你要学学人家,要有学习目标,要考100分!”这样的简单粗暴的“目标教育”,我相信上述的组合方式,一定可以让孩子们轻松愉悦地获得目标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读到这里的你,一定是一个真心重视教育的负责任的家长/老师,你对此有什么想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