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个月,在一线城市打的头破血流的共享单车开始进入这个中部城市。
满大街各种颜色的车子,让我想起两年前,共享单车刚出现的时候,风投疯狂砸钱的情景。以及,滴滴、快的疯狂补贴的时候。
![](https://img.haomeiwen.com/i5716130/babdd8a2f3bccbbb.jpg)
自己是学商科的,从上学时候就对商业比较感兴趣。
滴滴、快的当年刚出现的时候,也思考过他们的模式,也和朋友沟通过类似的商业模式的运作方式。当时百思不得其解,怎么赚钱。
有人说,通过补贴把市场占领,然后就可以提价了,因为客户习惯了。
可这样运作,第一,不怕被控垄断吗?当然,这个问题的考虑,是因为我比较实在,按照正常的商业思维考虑。滴滴、快的合并也没被控垄断。
第二,在高度发达的商业社会,你一提价,十分钟以后就会有人宣布比你便宜,把你干掉,顺便把自己的估值增加个几十亿美金。你还想提价?
![](https://img.haomeiwen.com/i5716130/0cc129ce45d004ba.jpg)
当年,正是风口上的猪满天飞的时候,又有人说羊毛出在猪身上,让驴来买单。这个模式到现在也没看到发展起来。
当时还开玩笑,这样补贴就能把估值吹起来,那太容易了。我满大街送手机,一下就有了无数比滴滴粘性大的多的用户,看起来比滴滴有前景。
滴滴出来的时候,也曾思考过还有什么,能够用像滴滴一样快速发展。却没想到是政府满大街放的自行车,不过玩法却升级了很多。
共享单车刚出来的时候,也大体算过账,一辆至少一千块的自行车,使用一次一块钱,多少次才能回本,还不算损耗、人工等等。
可就正常算账,怎么算怎么不合适的产品,在一夜间爆发,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虽然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但我相信风投那么一群顶尖聪明的人,怎么会去做傻事,一定有猫腻或者说秘密。
今年,后知后觉的我终于了解到,还有押金的玩法。如果市场足够大的话,一辆车会有不止一个用户,押金也就会有更大的基数。
比如,投放一千辆自行车,有一万个用户,那每辆车就会有十份押金。只要不发生挤兑,押金就会无限期任由投放方使用,多大的蛋糕!
按照这样的思路,再找成本更低,更易投放,并且避免出现租车、单车的市政问题的产品,说不定就又是下一个独角兽🦄。
这纯粹就是银行的玩法呀。
![](https://img.haomeiwen.com/i5716130/f6bc0a273d701bb7.jpg)
经过了这几年创业巨头呕心沥血的反复教育,终于有人和我一样反应过来了,就是最近的共享充电宝。一样的模式,成本更低,过段时间估值会不会更好,毕竟是损耗没单车那么严重,也没有单车乱停放问题。
按照这样的思路下去,再找一个成本更低,使用频率更高的产品,我会不会也成为创业大咖,站在风口上。
如果读者有人要投资,优先考虑我,拜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