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创客学习学大教育💎微公益
韦志学解读《五猖会》的主题

韦志学解读《五猖会》的主题

作者: 韦志学写作 | 来源:发表于2022-10-09 07:18 被阅读0次

    《五猖会》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这篇文章鲁迅回忆了自己7岁时,兴高采烈地准备去看五猖会,父亲却要他去之前要先背诵书籍《鉴略》,背过了才能去看五猖会。

    绝大部分资料关于《五猖会》主题的阐释都是说“表达了作者强烈谴责封建强权教育对孩子天性的扼杀。”我私下认为这样的解读是不对的。

    很多人还以此认为鲁迅的父亲周博宜是一个受封建思想影响很深的人。我觉得有这样看法的人是没有深度解读鲁迅成长的时代和他成长的家庭背景,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而我们,如果不持怀疑精神去探究,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也是很容易被带偏的。

    我们知道,世界上的事情几乎都可以这样归类:一类是重要且紧急的事,二类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三类是紧急但不重要的事,四类是既不重要又不紧急的事。我们往往会根据这样的认知来安排做事的先后顺序。

    同样的一件事,大人和孩子会有不一样的认知。比如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特别是周末或者放假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孩子在收假前夕赶作业,为什么呢?因为在孩子眼里,游戏或玩耍是“重要且紧急的事情”,写作业是“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所以他选择了先游戏或玩耍,后才不得不去完成作业。

    同样的道理,鲁迅父亲认为读书相对于去看五猖会,读书才是“重要且紧急的事情”,而看五猖会只是一种娱乐,是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何况,玩了一天回来的孩子,哪还会有精气神去读书?

    而童年的鲁迅,其认知恰恰是跟其父相反的,他认为看五猖会才是最重要最紧急的事情。所以他不能理解父亲的做法。文末一句是这样的:“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我们再来看看为什么鲁迅的父亲会认为读《鉴略》是“重要且紧急的事情”。这要从鲁迅的祖父说起。

    鲁迅的祖父周福清(字介孚,所以世人又称周介孚),自幼勤奋好学。当时三台门开有三间私塾,讲学时间各不相同,原意是便利各塾就学子弟可相互听讲,以宏造就。周福清抓住了这样的时机,勤奋好学,所以数年之中,收获最大。

    古时践行“学而优则仕”,周福清也不例外。他热衷于走科举取仕的“正路”。所以,他系“同治丁卯并补行甲子科举人” (第86名)、 “辛未科进士” (会试中式第199名贡士,殿试入二甲第三十九名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翰林虽有地位,但是朝廷文官,没有什么权势和油水。等到翰林院散馆考试,方可放官,周福清考了二等第三十五名,能奉旨以知县用,分发四川,选得荣昌县,他最终以亲老告近为由,获准改选江西金溪县知县,于1874年正月赴任。

    1881年周福清欣悉鲁迅出生时,当时刚好有一张姓官员见访,祖父于是为鲁迅取小名阿张,又定本名樟寿,字豫山。

    周福清自己是翰林出身,也极想把两个儿子(周伯宜、周伯升)和鲁迅等辈培养成翰林,在台门口(同一个村子共用的明堂)悬挂“祖孙父子兄弟叔侄翰林”的匾额。

    豫山,与“雨伞”互为谐音,小鲁迅也不喜欢。于是,周福清改字豫才,也就是“豫章之材”,他殷切希望鲁迅长大之后,能出人头地,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而周福清有与一般封建士大夫不同的教育方法,主张子孙辈启蒙先读《鉴略》,以对中国历史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还让鲁迅看《西游记》《水浒传》之类的古典小说。

    而鲁迅的父亲周伯宜,秀才出身,因屡应乡试未中,一直闲居在家。这就是鲁迅7岁(1888年),其父要他读《鉴略》的原因。

    1889年秋,鲁迅祖父还把《诗韵释音》两部寄回绍兴,并在写给周伯宜的信中指示:“可分与张、魁两孙逐字认解,审音考义”。这里的“张”就是指鲁迅。

    1893年鲁迅祖父才发生“科场案”,家道才中落。

    所以,回过头来看,鲁迅父亲要儿子在出去玩之前先完成学习——他认为是重要且紧急的事情,又有什么不对的呢?这就像现在我们建议或要求孩子先做好作业或完成当天学习任务再玩耍又有什么区别呢?难道我们也是“封建强权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扼杀吗”?

    玩是孩子的天性。但一个人在玩之外,还有很多生活的内容。但孩子就是孩子,他对许多事情,比如学习的重要,时间的安排等等都是无知的,这是需要家长去引导、去监督的。

    如果鲁迅从未接受过他的家庭对他这样的学习要求或监督,他能否成为后来的文学巨匠?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每一代人都会有一代人成长的背景,但有些认知是共性的,比如,把重要且紧急的事情放在首位去完成。

    所以我觉得我们引领孩子再读《五猖会》,其关注点并不是诠释或抨击旧式教育对于儿童天性的压制。把这篇文章的主题解读成那样,我觉得是不妥的。而鲁迅的文章也从来没有指责过父亲的不是。

    《朝花夕拾》是鲁迅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展现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与风气,比如家庭怎样教育儿童,孩子读什么书等等,我们借此了解当时的社会,我觉得若此,就很好了,而不必要上纲上线非要批判“封建教育”不可。

    当然,这仅仅是我的见解。而且人微言轻。当考试出现类似的题目,孩子们该怎样答题呢?而老师到底该怎样教呢?

    语文考试有题如此

    有一句话说得好“读经典,就像看汽车的后视镜,是为了更好地前行。”读《五猖会》,我们知道大文豪小时候都会为贪玩、爱热闹而不喜欢读书,那我们从中可以有什么领略呢?

    阅读经典,可以启迪人生。这才是读经典的意义之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韦志学解读《五猖会》的主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chg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