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3爱的旅程,美好的一天
跟同事们聊天,说到了角色转换,在工作时,我们是同事,在宿舍休息时,我们是朋友或室友,在家里,我们是母亲或父亲,在爸爸妈妈跟前,我们是女儿或儿子。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很多个角色,每个角色都需要我们准确到位的扮演好。进了单位的门,立刻进入教师的角色,跟学生在一起就是个教师的形象,回到家里,面对家人,教师的外衣就脱在了门外,进入家门的就只是个爸爸妈妈的角色。
这些角色扮演的问题,我们往往搞不清楚,而且经常会出现各种角色混合出现的情形,所以,在传递自己的信息时,很多时候不够准确,不能够被另一个角色接受或者理解,也因此在沟通和交流的时候出现不畅甚至是隔阂。比如,回到家里作为妻子的你,还带着教师的外衣,习惯了控场,习惯了颐指气使的语气,在跟家人说话时也依然如此,请想:丈夫或孩子看到听到你的声音,会舒服吗?尽管嘴上不说,心里会服你吗?时间长了你还是不转换回来的话,将会出现反叛,逆反,对抗或者是沉默的情况。这时候或许你会意识到出问题了,可问题的原因一旦被挑明,你将接受不了,要完全改变那也是头疼的事!
今天,在八年级学生的课堂上,处于对权威挑战期的一批孩子继续着他们的挑衅。我没有用我作为教师的权力和权威,而是换用了我在《父母效能训练手册》里学来的方法三,感觉效果并不是那么糟糕,我觉得我是准确传达了我信息的缘故。
上课了,今天的任务是练习一张试卷,之后用白板投影展示答案。白板靠右侧,因此南边左侧的同学有看不清楚的。我有个规定提前在七年级就已经非常清楚的告诉了大家:无论你是什么原因看不清楚白板,只要是用白板讲课或者对答案,同学们可以随时调换座位,直到找到能够看清楚的位置为止,只要不影响其他同学。绝大多数同学是可以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到白板内容的,所以一般也是相安无事。
今天我也依旧如此,左侧最前边的旭同学提出了一个要求,而是是当众喊着这么说:把白板图像固定住,然后把答案给我抄吧。我看了他一眼,说:你是在跟我说话?他又把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很明显的命令口吻。我心想:哟!你是谁啊!跟我这么说话!牛逼哄哄的!心里觉得有愤怒的情绪了,我觉察到之后,没有立即开口说话。顿了一下,我看着他说:“答案只有一份。我很理解你看不清楚白板还想对答案的心情,心里一定挺急的,非常想有份答案可以由自己随便看。可我觉得你这么跟我说话我听了很不舒服,最关键的是我把答案给你也可以,可如果其他其他同学都这么给我要答案,我这份答案给谁?怎么分?况且,左侧这么多人呢,都来要答案,你觉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合适?”
这番话说出去,我心头没那么沉重了,愤怒似乎小了点。那孩子鼻孔朝天“哼,哼”了几声,说:“我_不_用_了_”还故意拖腔拖调的。然后就低着头啥也不干了。我觉得我的信息的传达很到位,令他无言以对了,虽然并没有把他的情绪完全消除,但比起以往和刚才的嚣张,他的气焰低了很多。
我在课堂上是个教师,是权威的象征,说话做事就是权力,权柄在我的手上,所以学生们,尤其是叛逆的学生,为了挑战权威和权力,必定会不遗余力。我本可以针对这个学生的所作所为大做文章,我的角色就可以对他进行惩罚,可我如此一转换,虽然还是我自己,可在学生的眼里,并没有了权威的象征了,而是一个同样有血有肉有需求希望得到满足的人了。我也会心情不好,不舒服,我也真理解了学生的需求。我本想尊重为首,可作为一个学生根本没有对老师最起码的尊重,也是没有做好自己的角色的表现。在如此不平衡的挑衅下,如果我还是以教师身份立威,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使情绪升级,造成不可收拾的后果。
身体的角色和心理的角色有时候可以互换,只要能够灵活驾驭,都可以获得角色带来的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