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艺天地谈天说地散文特辑
隐于山林,藏于佛禅,大名鼎鼎的“诗佛”身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悲苦人

隐于山林,藏于佛禅,大名鼎鼎的“诗佛”身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悲苦人

作者: 文史迷途 | 来源:发表于2024-04-05 20:13 被阅读0次

原创(已在其他平台发布)

十、《凝碧池》明志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改变大唐命运的安史之乱终于爆发了。这次浩劫动摇了大唐的根基,也让王维的人生坠入了黑暗的深渊。

安禄山蓄谋已久,准备充分,而李林甫、杨国忠弄权后的唐王朝早已根基腐朽,武备松弛。在叛军凌厉的攻势下,唐军不战自溃,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叛军一路势如破竹,长驱直入。仅一个月就攻破东都洛阳、安禄山以此建都,国号大燕。

次年6月,叛军又攻破长安最后的屏障——天险潼关,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城市长安终于暴露在叛军的刀锋之下。

年暮衰朽的唐玄宗已无心抵抗,他就放出了“御驾亲征”的消息后,就带着心爱的贵妃悄然出逃,入蜀中避难。皇帝出逃后的长安城一片混乱,再没人站起来组织抵抗,叛军几乎兵不血刃就占领了长安,包括王维在内的众多朝臣都成了叛军的俘虏。

王维再也无法回到辋川,他被铁链加身押往了伪都洛阳。他再一次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

安禄山为稳定时局,招揽人心,对唐朝旧臣极力拉拢,威逼利诱,只要投降就得以保全,官复原职。但对于敢于反抗者,他也毫不手软,一些坚贞不屈的大臣被处以极刑,王维的好友雷海清就因为在宴会上大骂安禄山被残忍肢解,惨不忍睹。

王维这类颇有名望和影响力的人物,是安禄山千方百计招降的对象,他数次许以高官厚禄,但王维吞下早已准备好的哑药,以不能开口说话为由拒不合作。

但安禄山没有就此罢休,他把王维囚禁了起来,并对外宣称王维已接受“给事中”的官职,为大燕王朝服务。

安禄山此举让把王维的彻底推入了黑暗的深渊。因为对于王维这类文人来说,名节是最重要的,一旦名声被毁,这个人一生也就完了。

声名赫赫的状元郎,名动天下的大诗人,竟然屈身事贼,此风一传,必定天下哗然。这无异于在王维身上洒墨泼污,让他精神和尊尊严都坠入深渊,他将终生蒙受耻辱、百口莫辩。

在那些囚室里,在那些暗无天日的日子里,王维不止一次想到了死,可他毕竟还是一个文人,他到底缺了那么一点舍生忘死的勇气,可能他还有什么东西不能放下?是母亲的叮咛,亡妻的嘱托,还是辋川那片不能割舍的精美田园?他就这样半死不活的熬着,奄奄一息。

看不到希望和未来的日子里,他一遍一遍重拾着回忆,他几乎与世隔绝,得不到外面一丁点消息,他记挂在西行皇帝的安危、他痛心满目疮痍的大唐王朝、他怜悯战乱中生灵涂炭的百姓。

关押王维的菩提寺离凝碧池很近,时时传来管弦丝竹之音。他知道那是群贼在宴会歌舞,一声声刺痛着他沧桑绝望的心。

他不由想起了大明宫,这座没有了主人的宫殿现在会是什么样呢?一定已经杂草丛生、落叶满径、无尽的萧瑟荒凉吧。而自己,还能回去吗?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更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凝碧池

这一天,终于有一束光照进了他的囚室,一个久违的故人出现在他面前。

个人正是王维的好友裴迪,他历尽千辛万苦找到洛阳,又一路打点,终于见到了王维。仅一年不见,王维已判若两人。他面色苍白,形容枯槁,须发皆白,手脚因长期拘禁而颤抖着。望着一向潇洒倜傥、风度风度翩翩的王维竟被折磨成这副模样,外面传言王维在安禄山手下做了高官,享受荣华富贵的流言已不攻自破,裴迪不仅悲从中来,两人抱头痛哭。

裴迪给王维带来了慰藉,也带来了希望。他告诉王维,皇帝已安全入蜀,到达成都,而太子李亨也在灵武就位,号肃宗,正大力讨贼,而叛军内部出现内讧。贼首安禄山已被他的儿子安庆绪杀死,叛军内部一片混乱。现在唐军高歌猛进,节节胜利,形势一片大好,消灭叛军,收复两京指日可待。

裴迪的话像一个火炬,让王维黑暗绝望的心又重新被点燃,他又问起以前诸多好友的情况,裴迪告诉他,李龟年得以幸存,流落江南。而雷海清宁死不屈,在宴会上大骂安禄山,已被残忍杀害。

王维不由潸然泪下,悲伤之中又多了一丝羞愧,他恨自己为什么没有像雷海清一样舍生取义的勇气。

裴迪要走了。王维送给他的只有在心中吟诵了千万遍的《凝碧池》,这是他对大唐的一片忠贞,他要借这首诗昭告天下,他还是以前的王维,他永远深爱着大唐。

裴迪没有令他失望,《凝碧池》在裴迪远行的脚步中逐渐传扬,裴迪还找到了王维的弟弟——正跟随李光弼平叛的太原少尹王缙,告诉他王维的真实处境,并让他把王维表明心思的《凝碧池》,上呈皇帝,以清流言。《凝碧池》终于开始在天下广为传播,整个大唐都听到了王维在黑暗中不屈的呼喊。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 七律.答“诗有何用?”(新韵八寒)

    我言诗里隐佛仙, 仙在苍茫云海天。 佛遣化身千万亿 藏于花月有形间。 送愁减虑澄心境, 唤雨呼晴壮梦田。 尘世既多...

  • 洛城之行

    拈花是佛 不拈花也是佛 那藏于漫天红叶之间的 是爱情之佛

  • 王维诗赏析:禅境之妙,恰似一只大鳖

    王维号称“诗佛”,其诗多含禅境,读来空旷宁静,多以山林风景作喻,貌似一幅山水画,其意境底蕴却隐着佛理,以下撷取三首...

  • 小隐于山林,大隐于闹市

    身处闹市,的确要比在幽静的乡村更难达到心灵平静的状态。换个环境又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那么学会闹中取静就需要个人的修...

  • 心有山海,藏于无常;眼有星辰,隐于山林

    苏轼在《赤壁赋》中提到客人曾感慨:“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相较于广阔的天地无限...

  • 今日阅读分享

    停留在佛香阁,感受千古帝王在无尘禅界追求醒透,于灵台清澈的佛境,得以明心见性,又该是怎样的一种福慧圆满?伫立山顶,...

  • 四月初夏,你是来人间治愈的么

    隐于山间,时到人前。心有美梦,卖花千年。 隐于闹市,时藏山林,心有湖海,灵性未染。 曾觉冬天太过漫长,如果命运刚好...

  • 诗佛是怎样炼成的?——王维

    王维,我们通常叫他诗佛。他晚年所写的山水诗也是流传古今,那么这样的诗人有着怎样的一生呢?诗佛这个称号又是从何得来的...

  • 芥子纳须弥

    那些把灯背在身后的人,只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泰戈尔 我问佛:世间为何多苦恼? 佛曰:只因太专注于自我。 我问佛...

  • 论笔录之益

    泱泱中华,岁久而年深,泛佛者,儒者,道者,诸子诸生,有所学就。或居庙堂,或处江湖,或隐于朝,或藏于市。各所无法无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隐于山林,藏于佛禅,大名鼎鼎的“诗佛”身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悲苦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clmt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