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印象最深的点:
1、一切皆可学习,一切皆可行动学习。重新复盘了行动学习的流程,任何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均可用行动学习来找到解决办法。需要刻意练习形成肌肉记忆,多场景去做灵活运用,并且要敢于迈出去。
2、驱动目标:23年成为成长型的人,24年成为赋能型的人,25年做一个灵魂自由的人。之前学习心力的课程,发现愿力的分数极低。这也体现在目标达成不够持续上。而今年也做了想做事情的规划,这个驱动目标足以概括。
3、要成为一个善于讲故事的人;也要成为一个好的发问者。
让我联想到了什么?跟过往实践关联。1、冰山模型理论,5连问帮助我们找到问题真相。想到以前老大提过的团队招聘上,冰山上是显性能力,比如30%技能知识,冰山下是70%隐性能力,比如天赋、价值观、思维方式、性格特质、内驱力等。冰山下的才是根基,“能看到人眼里有光”我觉得也是看到冰山下能力的一个体现吧。与人连接沟通同样,我们要有意识的去挖掘冰山下的70%,向内探寻到根源。
2、我的5个能力圈及我的联想延展。经过自我梳理,我发现这5个能力是我急需补的短板:对外与人连接的能力(社恐),深度发问的能力,逻辑能力(对数据的关注,让我这方面已有所提升),抗压能力(情绪掌控力,情绪稀缺态门槛低),快节奏的谈单能力(6P场景下)。我深知需要去创造场做刻意练习。而近期心力不足又没有拿到好结果的情况下,自我怀疑和否定高于求变的心。通过今晚的学习,让我联想到木桶理论的高低板,我一直想补短板,这无可厚非,但是长板优势才能让我们滋长发力,才是让我们成为稀缺性的重要因素。想到这,我突然有些释然,改变需要一步步,重要的是我们一直能保持这股子学习的劲儿,去认识自己,去成长自己。
3、找到对标和超越的榜样人物。
我准备怎么运用这些收获?
1、优先提升深度发问能力,有针对性的进行刻意练习,每月进行对内的绩效沟通、正式/非正式沟通,每周2次的对外与客户的连接发问。
2、定下合理的小目标,全力以赴,共生共长。一念既起,拼尽心力,当下完成。
3、多向内探寻,要关注内在小孩;每月可进行1次复盘沟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