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来自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
主题:自尊与自我妨碍
P406
自我妨碍现象也提示了自尊的某些重要方面和自我表现有关。当人们知道结果要公开的话,采取自我妨碍的可能性就会增加(Sef,1990)。毕竟,既然你所面临的困难是那么明显,人们又怎么会降低对你的好感呢?类似的自我表现问题有助于解释高自尊与低自尊者之间的行为差异( Baumeister et al.,1989)。高自尊者展现给人们的是一个雄心勃勃的、有进取心的冒险者形象。低自尊者展现出的是小心、谨慎。这种态度的目的是公众面前的表现,这就是其中的关键。
I
有些人明明很优秀,可是总是在人前说自己哪里哪里不好,有些同学明明成绩很好,可是总是在考试结束后唉声叹气说卷子好难。为什么有些人,偏向于向世人示弱?我想有个心理学上的概念——自尊与自我妨碍——或许可以解释这个现象。
什么是自我妨碍?自我妨碍是,自己有意识的破坏自身形象。其意义是保护自尊,避免未来可能的失败给自尊带来的伤害。通俗点说,自我妨碍就是给自己找台阶下,来减轻失败给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
自我妨碍,是人的一种保护机制,保护自尊不受严重影响。因为自尊是对自我的一种概括性评价,对情绪、动机、行为有强烈的影响。如果自尊受到严重影响,可能会发生自身难以控制的行为,造成严重后果。
对于青少年儿童来说,我们更要注意自尊与自我妨碍,因为自尊会对青少年儿童的世界观形成产生作用,进而在很长时间范围内的产生影响。
那么,我们如何运用“自尊与自我妨碍”来帮助青少年儿童形成自尊并保护其自尊呢?
可以试试以下的方法:
1.积极肯定优点。
在发现青少年儿童有值得赞赏的地方时,应及时给与赞赏(可以是精神上的,也可以是物质上的)。
2.就事论事的批评。
对出现的错误地方,应就事论事,不扩大范围,及时告诉他们,这样是不对, 不对的地方在哪里,会有什么后果,如何去改正和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
3.细心观察,主动作为。
有些时候,青少年儿童对于自尊受到伤害时憋在心里,这时要通过细心的观察,发现反常之处,耐心引导,找到问题原委,帮助恢复自尊。
需要说明的是,保护自尊不可矫枉过正,适当的挫折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一个重要部分。
A1
有一个悲伤的例子,以前在连队的时候,有次演习,有个小战士在演习中出现了重大失误,影响了全连成绩,本可以拿优秀的,结果被评定为不及格,当时连长被大领导一顿批评。演习结束后,全连都对那个小战士有意见,结果从连长、排长、班长对那个小战士一顿批评,话语也有过激的情况,后来,那个小战士一面自责,一面忍受着全连的人的压力,最后精神分裂,住进精神病院,到退伍的时候还没完全恢复。
反思:
出现这种情况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小战士的自尊心在全连的打击下,崩溃了。二是小战士在自责的时候,已经启动了自我妨碍机制,但是没人能发现并主动开导他,最终发生了悲剧。
A2
女儿目前还小,等再长大一些,就会慢慢形成自尊了,这个时候,作为要注意引导,培育健康的自尊,为以后世界观的形成打下好基础。
我打算这么做:
1.积极回应
对他做的好的地方,积极肯定,对做的不好地方,立即制止,讲明原因。
2.就事论事
不论表扬还是批评都要就事论事,从一事一物开始培育。
3.细心观察
多观察女儿的言行举止,出现反常的地方,多了解情况,多问问,如果是自我妨碍机制在起作用的时候,不可野蛮行事,多耐心引导,帮助自身培养自尊。
4.适当挫折
分清挫折类型和原因,分析可能造成的后果,如果在可控范围内,让他自己尝试解决,启用自我妨碍机制,保护自尊。
老师点评:
HOW步骤中,可以从降低对结果的预期,失败不可怕的方面入手。
A2太抽象,可以构建一个场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