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短篇小说
最后,我参加了我的葬礼

最后,我参加了我的葬礼

作者: 更漏子AC | 来源:发表于2016-04-25 20:49 被阅读0次
one

在一起时,我们一定要好好相爱,因为 我们会分开很久,很久……

——题记

陷入漫长睡梦之后的很久很久,我终于缓慢地睁开我的眼睛。满目的黑暗渐渐被星星点点的光亮侵蚀,最后祠堂里古旧的房梁清晰地映入我的瞳孔。亲友们仍然围在我的床边,脸上不见一丝喜悦,四周安静,气氛压抑。我的双手撑在床上,利落地起身。我感觉我轻得似乎没有一点重量,许是病痛将我缠绕只剩下皮包骨了。抬手,看着我几近透明的双手,我不禁苦笑。眼角触及的景物令我惊讶,我猛地一抬头,却发现我的残弱的身躯仍旧无力地摆在床上,苍白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只有那呼吸器内壁起的细微的雾气说明我还活着。除此之外,再也找不到一丝我还活着的迹象。而我,并不感兴趣我是否还活着,我想趁现在还有时间,再看看这个世界。

我轻松地穿过厅堂,飞出大门,越过围墙,漂浮在空中,随着风远离那即将祭奠我生命逝去的地方。我徘徊在空中,俯瞰这个世界,忙碌的人们在这蓝色的球体上快速地转动。

于是,时光在前,记忆在后。而我,快速地后退着,陷入了我的前世今生。

我见证了自己的诞生,目睹自己学会爬行、站立、行走和奔跑。我匆匆地走过了一段绚丽的青春,迎来了这艰苦奋斗的个人秀,又路过了平平淡淡的暮年。我的一生在传统的领域中走了又走,尽管一只脚已经踏进棺材里面了,但只要生命没有结束,我的步伐就不会停止。看着自己在病床上的那段日子,仍专心致志地研究着棺材上的讲究,我的心中澎湃着一腔热血……

似乎用了余生的全部精力去回忆,漂浮在空中的魂灵渐渐变得更淡了。不知是不是时间差不多了,只知道我已疲惫不堪,便沉沉地陷入了黑暗之中。

再次见到自己,已是另一番景象。

就这样,我赤裸裸地来,注定也会赤裸裸地去。可是人们更愿意相信这不是结束,而是另一个开始。于是,我便参加了一场属于自己的葬礼,开启另一段新的旅程。

生前曾细细地了解过“丧葬”这一方面的礼俗,深知在原始社会的旧石器时代起,人类便有了灵魂观念。原始人认为人死灵魂不死,仍能干预活人的人事、福祸。因此,受这种灵魂不灭观念的制约及民族传统文化等,产生了形形色色的葬礼。而我的葬礼是在现代社会下的仍沿袭某些传统习俗的一场葬礼。

在广东一个偏远的、不起眼的小村落中,势必会有一场葬礼。不久,就在我死后的第三天。我空气般的魂灵幽幽地穿过人群,看着那些为我忙碌的身影。也许,这会是一场文化的传承。而我,就是其中的媒介。

one

(一)小殓

在按照习俗进行小殓的时候,我的躯壳毫无生息的躺在冥椅上,身上的衣裳早已替换,任由入殓师摆弄。我曾跟我的子孙提及过,寿衣的讲究就在于衣料的材质,忌讳衣料为缎子,谐音“断子”,意喻会遭到断子绝孙的恶报;也忌皮毛制品,不然死者来世会转生为兽类;最好就是绸子的衣料,谐音“稠子”,福佑后代多子多孙。天性爱美的我在死后亦不能马虎。所以,入殓师将我细细地梳妆打扮了一番,好让我在最后向这个世界告别的葬礼上仍然体面。我满意地看着入殓师为我妆扮的容颜,转头笑意盈盈地望着那位年轻且朝气蓬勃的入殓师,表示感谢。可是,她却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打了一个寒颤。

过了一会儿,我站在角落静静地看着大家伏在冥椅边大声痛哭,据说阎王不收身上有泪滴的逝者,这样可以免去疼痛。从来都缺根筋的我是无法辨认谁是真心,谁是假意。只知道在葬礼中,哭是一种礼节,就如同过去见面要行礼,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仪式。

渐渐地,传入我耳边的哭泣声越来越小,才发现我已随风飘远了。

(二)报丧

停柩一段时间之后,诸事准备就绪,他们就要选日子报丧。报丧仪式早在周代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从前是用发信号的方式把有人逝世的消息告诉亲友和村人。即使已经知道消息的亲友家,也要照例过去报丧。所以,在风水先生的点指下算好的日子时辰,我是在刚日死,便选在柔日葬。我的家属正式通知远近各处的亲友死亡时间、情况和葬礼安排。但是这通知在言语上还是有讲究的,通常我们会避忌“死”这个字眼。在称呼上,我们会讲究这样说“xx走了”,或者“xx老了”,但一般情况下我们会说“xx过老了”。

在我们的文化中,委婉是一种礼貌,这已经成为一个习惯了。所以,我并不担心他们会忽略这个小细节。

(三)停灵

炎热的天气会让已无生命迹象的肉体腐烂,我的心中无限焦虑。好在在亲友从各地赶来之前,我已经被我的家属移入水晶棺内,好让我的肉体完好如初。我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可是在下一刻,我的心又被吊在半空中了。他们需要在亲友来之前将祠堂布置成灵堂。我在一旁监督着他们的一举一动,生怕出一丁点错误。只是我似乎忘记了他们不知道我的存在。

只见他们在灵前安放一张桌子,桌上铺一层白布,再摆上供品、香炉、蜡台和长明灯等。我巡视了一圈,目光锁定在琳琅满目的供品中,气得差点吐血。于是快步走到大儿子身边,“供品中忌“桃”这种水果,“桃”有长寿的意思,多少有点相冲。”只是他仍面无表情地守着身旁的长明灯,我尴尬万分。

突然,他抬眼望向桌上的供品,锐利的眼睛闪过一丝不悦。招手让我的小女儿过来,低声吩咐一些细节,还用下巴示意桌上的东西。在小女儿点头表示明白以后,他便转身向我的二儿子解释道,在没有收殓之前,这盏长明灯不管白天晚上都要有人看守,不能让它熄灭。而后,他揉揉眉心,走了出去,口中喃喃道“你在吗?我想你了……”

据说,这盏灯就是我的灵魂。而且尸体和灵柩都忌讳停放在光天化日之下。据说,怕受所谓"日月精华",更怕冲犯上天过往的神灵。不过,出殡下葬之时,还是得出现在光天化日之下的。

不过,现在我的灵柩好好地放在祠堂内,等候着人们前来向我道别。我听着那曲哀乐在静寂漆黑的夜晚显得如此的清晰而又悠长。

(四)守灵

停灵期间,由我的直系家属在一旁轮流守夜。期间,他们会陆陆续续地散去,许是吃饭,又或者休息,但必须得留一个人守着,等候并接受奔丧者的吊唁。同时也要以防夜晚散步的猫经过,时刻警惕防止猫越过我的尸体。因为有一条传言被广泛流传:猫越过尸体以后,尸体会挺身而坐。曾有一家人出现这样的事情,当被猫越过的尸体直挺挺地坐起来的时候,你得拿红木凳子给死者抱着。他们的意思就是死者如果抱着活人的话,那么那个活人也会跟着去了。我了解到有些地区为了避免尸体起身抱走活人,人们会在冥椅两旁插两根杆子,再放一把蒲扇。当尸体挺身而坐时碰到它们就会躺回去。当然了,除此之外,这个时候仍然要继续守着那盏长明灯,以及香火,不能让他们灭了。如果长明灯代表我的灵魂的话,那么香火就是我的子孙后代。

我看着祠堂角落的盆里燃烧的纸钱渐渐变成灰烬,这些细碎的灰烬因为过轻而在空中漫舞,最后一点一点地消失在视线中。

(五)奔丧

在习俗中,从远方各地回来的亲友还没进自己家门,便要马不停蹄地赶来祠堂。我悬坐在房梁上,看着远方的亲友前来为我上香,并且携带礼品、礼金、挽联又或者是花圈。从过去参加的葬礼中了解到一般亲友所送祭礼是香、烛、鞭炮、纸钱、利布,而女婿家和娘家亲属除了香、纸外,必须备猪头、鹅为祭礼。在我们广东地区更多的是以鸡作为祭礼。当然,这种携带祭礼的习俗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中逐渐被大家摒弃了,现在大多数人选择送花圈等。其实只要有心,即使空手而来,我也是欢迎的。年纪上来了以后,走过了一些路,看过了一些风景,回头再想,“情义”更难得。

翻阅过所有的这些丧葬习俗,丧家无一不例外都必须穿戴丧服。在丧礼中,晚辈给长辈穿孝服主要是为了表示孝意和哀悼。顺着这些习俗,我追根溯源,发现这本来是出自周礼,乃儒家的礼制。后来,又被人们引申成为亡人"免罪"。每个家族成员根据自己与死者的血缘关系,和当时社会所公认的形式来穿孝、戴孝,称为"遵礼成服"。而我,由于年过九旬,称为喜丧。所以作为本家,我的子孙会给来吊唁的奔丧者发一件暗红色的衬衫。除衬衫外,还会给一条毛巾和一顶草帽。一般来说死者年过七八旬,主家还是会选择白色的衬衫,而且葬礼结束就脱掉不会再穿。而暗红色的衬衫大家并不避忌,因为在往后的生活中还是能够见到有人保留并作为日常衣物穿着。

丧服的讲究并不只有这些,作为本家,我的子孙在丧服的穿着中更是讲究。因为不用避忌人流会将我挤坏,我大方地没入人群中,细细地打量着他们的穿着。只见男方外披不缝边的麻衣,头戴麻套;女方腰围蓝布或者黑布,似长裙;而孙子辈的就跟奔丧者同样的穿着。但有一点需要注意,不管是本家还是奔丧的亲友们都忌大红大紫之色,而且避忌“yang”音的衣饰。比如羊毛衣等。“yang”的谐音就是阳,而死者要去阴间,这样对死者不好。我粗略地观望了一下,满意地点了点头。

来吊唁的亲友们都要在哀乐声中向我的灵柩跪拜。俗称"先死为大",故除了长辈不下跪,即使平辈也得跪拜。不过,这都是从前的礼俗了,现在平辈一般都是不跪拜的了。吊唁开始时,爆仗齐鸣,纸烟四起。听着这震耳欲聋的爆仗声,内心异常安心,仿佛迷茫失途的旅人找到归家的路。

而其中的礼仪程序非常有讲究,我搭在祠堂屋顶的瓦片上,俯视着这个四方的露天院落,回忆着过去的研究并环顾四周。吊祭的人都穿着素服,以亲疏尊卑为顺序,一家一堂,本家先祭,外客后祭,一律跪拜行礼,长者在前,晚辈在后。专门设一赞礼生手持焚香一束,立在东面,另外设一个赞礼生立在西面。最后完毕,要燃放爆竹,以标志祭拜礼仪的结束。

结束了吗?我看着鞭炮过后产生的浓郁的烟雾在空中停留一阵子,而后仅留一个淡淡的影子,最后消失得一干二净。

(六)大殓

"大殓"是指收尸人棺,我们汉族民间俗称为"归大屋"。这就意味着死者与世隔绝,与亲人最后一别,所以举行大殓仪式非常隆重。我万分不舍地看着我的子孙,感觉自己的眼眶湿润,想要用手指揩去,结果触及到的只是什么都没有的空气,心中怅然若失。

看着远处烤着红漆的棺木,记忆又把我拉回到了病床上的那段日子。孙女将我摆好的资料翻得乱七八糟,然后问了我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为什么收尸盛殓的棺材,要用松柏制作的,而忌讳用柳木?”我并不惊讶她为什么会问出这样的问题?许是他们在开始准备了。医生没有和我聊过我的情况,他们也不提及。孙女摇了摇沉浸在万千思绪中的我,再一次问到这个问题。而我没有告诉她答案,尽管我知道。

松柏象征长寿,意喻子孙千秋万代;柳树不结籽,或以为导致绝嗣。但是为了研究得更具体,我还了解到有的地方用柏木做棺材要掺一些杉木,据说完全用柏木做的棺材会遭天打(触雷电)。而寿木做好后,搁在那里不能移动,俗说随便移动,会对本人不利。棺材外面一般漆成朱红色,写上金字,也有画上花、鸟、人物的。

大敛的时间是在小敛的第二天,就是人死后的第三天举行,以等待他生还过来。望着自己脱离肉体的魂灵,我的内心想着能够生还的可能性应该是不高了。按照民间习俗,他们要在棺底铺上一层谷草,然后在铺一层黄纸,意思是死者的灵魂能够高高地升天。另外,七星板则是求寿之意,在七星板上铺黄绫子绣花的棉褥子,俗叫铺金,褥子上锈海上江牙、八仙过海等图案,意思是超度死者的灵魂升天成仙。在我的印象中,清末北京丧家流行用的陀罗经被、如意寿枕等物,也都寄托了这种意思。而在传统习俗中,当主人"奉尸敛于棺"的时候,是最能表现、也是最需要抒发子女们的孝心的时候,是亲人孝思形式化的最佳场合。所以,这个时候我的子孙都要捶胸顿足嚎啕大哭。但是过于形式化的东西并不能打动人心,还是那句话,以我现在的阅历,更看重的是“情义”。

按照惯例,在合上棺材之前,我的子孙还要往棺内放些葬物。据我查阅的资料中,过去民间的讲究是让死者左手执金,右手握银。多是让亡人左手拿一个一两重的小金元宝;右手拿一个一两重的小银元宝或银子;而穷人就只好放些铜钱,或当时社会上通用的硬币,如大铜子、小钢板之类。最不济也得给亡人手里放一块手绢。

而到了现在,我的棺材不过是简单地洒上五谷,再铺上一层简单花纹的褥子。“简单,很好!”我在一旁负手而立。

(七)出殡下葬

将我的尸体以及殉葬物放妥后,接着就要钉棺盖,过去民间称为"镇钉"。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镇钉一般要用七根钉子,俗称"子孙钉",据说这样能够使后代子孙兴旺发达。而且入殓后,谨防雨打棺。否则,以为后代子孙会遭贫寒。入殓前后,停棺在祠堂,直至出殡。

我们广东等地出殡时间多在中午或午后,认为这种时刻最吉利。而出丧择日仪式甚是简单,有时只需翻翻皇历或问问"阴阳先生"即可。

哭丧是中国丧葬礼俗的一大特色,但对于这种礼俗的认可大家是见仁见智的。我了解过,早在魏晋时期就有了哭丧,这是植于体内的一种文化传统。这种文化传统——哭丧仪式贯穿在丧仪的始终,大的场面多达数次。而出殡时的哭丧仪式是最受重视的。我也调查过,现在只有少数还保有旧思想的人会保留这一习俗,更多的人更愿意遵从自己的内心。我是认同的,但我以为这个礼俗,能让更多本应坚强的人,有了哭泣的权利,他们能够合理地发泄自己的情感。

抬棺出祠堂时,我的大儿子,作为孝子在门口将装满纸钱灰的陶罐打破。为什么要打破呢?当初我也疑惑,知道答案后,觉得这可能就是一个仪式罢了。传统认为如果没有打破的话,就代表今天不适合出殡。一般情况下都会打破的,其中也需要孝子的配合。所以,我的大儿子使劲力气将陶罐摔在地上。

我看见陶罐重重地摔在地上,立即碎成陶片。四分五裂的陶片在压力下弹起又落下,而纸钱灰打破禁锢以后,四处飞扬。我走前想要将它们抓住,可终究是要灰飞烟灭的东西,过轻而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

转身,我看见棺材被抬了出来,放在祠堂前的空地上,用两个冥椅条垫在下面。大家围着棺材在转,法师在前面拿着话筒念念有词。他们在法师的命令下走着,跪着。我在一旁观看法师在替我超度,只见念念有词,摇头晃脑,用一种极其怪异的读法念出家人的名字。而被念到名字的人会大声答道,“有”!

在一系列的程序下来以后,在礼炮和鞭炮齐声合奏之下,我跟着他们去到了火葬场。在我认识的葬礼形式中,西藏是最有话语权的。西藏有水葬、天葬等。其中天葬就是将死者的尸体喂鹫鹰。鹫鹰食后飞上天空,藏族认为这样死者会顺利升天。其实,我们汉族会更倾向于土葬,但由于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现代社会出于各方面的考虑,实行火葬政策。

当看着棺材缓缓地跟着传送带逐渐消失在眼前时,大家跪着说道,“xx走吧”、“xx升天了”。于是,我的肉体便化作一缕青烟,穿过高耸入云的烟囱,释放在空中。

最后,大家带着我的骨灰上山了。就像道家说的那样,来于尘土,归于尘土。

而我,离他们越来越远,越来越远……而在这即将离去的时刻,我听见了远处传来的声音,“……先祖威灵荫子孙,子孙代代登科甲,荣华富贵盖人群……”

再见了,我的前世今生!

待到清明时,寄些思念到远方吧。

相关文章

  • 最后,我参加了我的葬礼

    在一起时,我们一定要好好相爱,因为 我们会分开很久,很久…… ——题记 陷入漫长睡梦之后的很久很久,我终于缓慢地睁...

  • 我参加了我的葬礼

    其实爱一个人并不是要跟她一辈子的。 白炽灯光刺进我薄如蝉翼的眼皮,狠狠地撕着我的瞳孔。喉咙拉锯一般的疼痛,头如灌铅...

  • 我参加了自己的葬礼

    黑色云朵 洁白床单 我捧着花 站在我的面前 黑白相片 和我的麻木微笑 原来我死去之后 笑容和身体一样 也死去了 他...

  • 我参加了自己的葬礼

    2019年6月22日,我参加了自己的葬礼。 对,你没听错,我参加了自己的葬礼。白色的蜡烛,哀乐,氛围渲染的那么恰当...

  • 我参加了自己的葬礼

    那天,在我三十岁的葬礼上 我幼年时最好的朋友来了,她和我同年同日出生,却在高中时走散了彼此 她红了眼眶,说很难过没...

  • 那天,我参加了前任的葬礼

    前任死于一场车祸。 我穿着一件素衣站在偌大的人群中,心中毫无波澜,那些往日的恩怨情仇,像跨越了几个世纪一般,被死亡...

  • 我参加了自己的葬礼(1)

    1. 也不知道是上辈子做了什么孽,刚出公司的大门就被一个醉鬼开车撞飞了,当场我的灵魂就飘了出来。 怀里抱着的物品散...

  • 我参加了同事爱人的葬礼

    说真的,我从没这么正式参加过葬礼, 小时候跟着父母参加几个老人的葬礼,但是因为小,所以不必守规矩,很多葬礼上的礼仪...

  • 中篇小说《最后的葬礼》故事梗概及目录(持续更新)

    ⒈《最后的葬礼》故事梗概 ⒉《最后的葬礼》(一) ⒊《最后的葬礼》(二) ⒋《最后的葬礼》(三) ⒌《最后的葬礼》(四)

  • 那个陪伴我成长的机器猫走了

    9月3日,我参加了一场葬礼。人生第一次参加葬礼。最后鞠躬完我握住小甲冰冷的手,走到大门处终于忍不住开始抽泣,完全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最后,我参加了我的葬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crq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