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2日,第二期“先锋计划”培训班再次回到熟悉的深圳大学上课。香港大学张爽博士给大家带来专题讲座《差异与融合:关注特殊需要的学生》。


特殊需要学生(Students with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简称SEN学生。

满足特殊需要学生的教育需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全纳教育"一脉相承。即学校要接纳全体儿童,并满足他们的特殊教育需要。这是一种深度的教育公平追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当然,SEN学生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痛点与难题,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尽管张爽博士的讲座与当前的教育现实有一段不小的距离,但是在南山教育吹响“创建世界一流教育质量”的号角后,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特殊需要学生这个教育群体,亦应当有所作为。尽在此略谈几点拙见:

1.不回避特殊需要学生问题,因为这是学生群体中的客观存在,根据张爽博士的报告,潜在的读写障碍、亚斯伯格症以及自闭症的儿童,占同龄人的10左右,南山区人口多,学生基数大,按比例换算,特殊需要学生的数量不会少。

2.为普通教师提供一定程度的特殊需要学生教育知识的培训,缓解教师工作压力,消除心理负担,平静面对特殊需要学生。帮助教师及时发现特殊需要学生,及时诊断,科学干预,将负面影响降到最小。

3.建立自上而下,整合学校、家庭、专业机构于一身的特殊需要学生服务体系,织就一张全方位、立体的教育服务网,而不是简单地将特殊需要学生推给学校或者家庭,动员整个社会力量,关心、支持特殊需要学生。

关注SEN学生教育势在必行,全纳教育任重而道远。追求更高质量、更公平教育,永远在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