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百喻经》第七周第三天

《百喻经》第七周第三天

作者: jn_2017 | 来源:发表于2022-04-06 21:02 被阅读0次

诈称眼盲喻

昔有工匠师,为王作务,不堪其苦,诈言眼盲,便得脱苦。有余作师闻之,便欲自坏其目,用避苦役。有人语言:“汝何以自毁,徒受其苦?”如是愚人,为世人所笑。
凡夫之人,亦复如是。为少名誉及以利养,便故妄语,毁坏净戒。身死命终,堕三恶道。如彼愚人,为少利故,自坏其目。

以自毁其目来逃避苦役,孰轻孰重,每个人的心里自有尺度。

《孝经》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爱惜身体,既是孝的根本,也是做一切事情的基础。因此,面对利益、劳役、困难、诱惑…任何事情都不是自悔身体的理由。

为恶贼所劫失㲲喻

有二人为伴,共行旷野。一人被一领㲲(die,细棉衣),中路为贼所剥,一人逃避,走入草中。其失㲲者先于㲲头裹一金钱,便语贼言:“此衣适可直①一枚金钱,我今求以一枚金钱而用赎之。”贼言:"金钱今在何处?”即便㲲头解取示之,而语贼言:“此是真金,若不信我语,今此草中有好金师,可往问之。”贼既见之,复取其衣。如是愚人,㲲与金钱一切都失。自失其利,复使彼失。
凡夫之人,亦复如是。修行道品,作诸功德,为烦恼贼之所劫掠,失其善法,丧诸功德。不但自失其利,复使余人失其道业,身坏命终,堕三恶道。如彼愚人,彼此都失。
【注释】①直:同“值”。

愚蠢的人,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还出卖同伴,真是损人不利己的猪队友。

既已失㲲,止损重要。止损也要有理性的判断。㲲装着金币二者一起被抢走,企图以被抢走的金币换回被抢走的㲲,只有愚蠢的人才想得出。为了证实自己所说,向盗贼举荐已躲藏好的同伴,无异于告诉盗贼:还有同伴躲在那里,同伴那里还有财物。

小儿得大龟喻

昔有一小儿,陆地游戏,得一大龟,意欲杀之,不知方便,而问人言:“云何得杀?”有人语言:“汝但掷置水中,即时可杀。”尔时小儿信其语故,即掷水中。龟得水已,即便走去。
凡夫之人,亦复如是。欲守护六根,修诸功德,不解方便,而问人言:“作何因缘,而得解脱?”邪见外道、天魔波旬①及恶知识而语之言:“汝但极意六尘、恣情五欲,如我语者,必得解脱。”如是愚人,不谛思惟,便用其语,身坏命终,堕三恶道。如彼小儿,掷龟水中。
【注释】①天魔波旬:波旬,意译为“杀者”,恶魔名,是欲界第六天的魔王。

小儿没有知识,不知道龟会浮水,将龟拋入水中,歪打正着,做了一善事,放龟一条生路。

相关文章

  • 《百喻经》第七周第三天

    诈称眼盲喻 昔有工匠师,为王作务,不堪其苦,诈言眼盲,便得脱苦。有余作师闻之,便欲自坏其目,用避苦役。有人语言:“...

  • 《百喻经》第五周第三天

    口诵乘船法而不解用喻 昔有大长者子,共诸商人入海釆宝。此长者子,善诵入海捉船①方法,若入海水漩派泅流矶激之处,当如...

  • 《百喻经》第二周第三天

    妇女欲更求子喻 往昔世时,有妇女人,始有一子,更欲求子。问余妇女:“谁有能使我重有子?”有一老母语此妇言:“我能使...

  • 《百喻经》第七周第四天

    偈颂 此论我所造,和合喜笑语。多损正实说,观义应不应。如似苦毒药,和合于石蜜。药为破坏病,此论亦如是。正法中戏笑,...

  • 趣说百喻经:认人为兄喻

    今天说《百喻经》第七喻——认人为兄喻,看图片上三个金元宝大家就应该猜到,这是一个关于钱财的故事,请看下文: 从前有...

  • 百喻经

    《百喻经》曾经是鲁迅先生最为喜欢的一部佛经。他说:“尝闻天竺寓言之富,如大林深泉,他国艺文,往往蒙其影响……佛藏中...

  • 《百喻经》

    从前有个愚笨的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主人招待他吃饭,他嫌菜肴淡而无味。主人听说后就为他加了些盐。加盐后菜肴变得味美,...

  • 《百喻经》

    《奴守门喻》 我们做人做事,不能墨守成规要知道变通。做事情时候,更是要能洞悉原委真相,把握根本症结所在,入场才能对...

  • 《百喻经》

    《二子分财喻》 我们知道这位大臣的两个儿子的确笨得可以,他们竟然为了把财产分得平均,听从愚蠢老人的意见,把所有的瓮...

  • 《百喻经》

    譬如有蛇,尾与头言:“我应在前。”头语尾言:“我恒在前,何以卒尔?”头果在前,其尾缠树,不能得走。放尾在前,即堕火...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百喻经》第七周第三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cvpd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