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的文字和故事总是能深入人心。在这部小说里,我试图假借一位生活在明代的小文人,诉说他曾在黄河岸上生发出来的故事和情怀,借以描写故土,抒发世若春梦之感,亦试图窥探文人小说繁盛的那个遥远时代……
第三章母亲托梦指宝藏 宝山将宝送肃王
17.
进入四月,眼看着城南庄浪河上结的冰一点点被阳光照了去,恰又到了万物复苏的季节,柳树抽芽、永登城内的人们开始脱去冗长厚重的棉服走出门来,城内城外都开始热闹起来。
一日午后,陶宝山正在书房内读书,一束阳光从南边的窗户打进来,照到陶宝山的身上,惹起了这陶宝山的困乏睡意。于是他便在书房内伏案睡了过去。恍恍惚惚间,陶宝山梦见母亲向他招手。
“母亲大人已亡故五载有余,莫非是有什么事情嘱咐”?陶宝山想着,便向着母亲走了过去。
母亲也不说话,兀自出了府衙,一路向城外走去。陶宝山赶忙跟上,但是无论如何赶,总和母亲差一段距离。
过了好一会儿,前方母亲的脚步终于慢了下来,陶宝山擦了擦脸上的汗珠,抬头看时,确是到了青龙山脚下。
“母亲大人,不知今日招孩儿入梦,有何事吩咐,孩儿谨听教诲”。
母亲并不说话,只是微笑着看他,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母亲突然用手指了一下青龙山一处山窝,不想一阵狂风吹来,母亲竟像影子一般消失不见了,只留下陶宝山在那里站着。
“大人,晚饭做好了,夫人使奴婢过来叫您去吃饭”。听见叫唤,这陶宝山猛然间从梦中惊醒,抬眼看时,确是那丫鬟春梅。
“嗯,走吧”。
陶宝山应了一句,从书案上起来后整了整衣衫,便出了书房,一边回想着刚才的梦境,一边向内府走去。
18.
转眼间进入初夏,旱了许久的西北大地终于迎来了一场好雨。久旱逢甘霖本是一件好事,不想这雨连下三天雨势才稍稍减弱,弄得永登城内到处积涝,城民苦不堪言。
雨后放晴,一日,陶宝山正在城内指挥官民排涝,却见府衙的安师爷急急忙忙地向他这边走来。
“大人,不好了,城外的青龙山今早塌了一边,山上的隍庙后墙裂了,现在岌岌可危呀”。
“安师爷,你速去府内抽调衙役,我先带手下的这几个人过去看看”。
“是,大人”。安师爷说完,便立即向着府衙赶去。陶宝山赶忙叫人牵了马过来,急急忙忙地就策马向青龙山飞奔而来。
原来这青龙山山上多为黄土,又无许多山石和树木,经不住大雨和山洪的连日侵袭,竟将靠南的半边滑落了下来。陶宝山看时,建在青龙山上的隍庙后墙裸露,和那滑落的青龙山断面形成了一个直面,好像随时要向后翻到,看起来十分危险。
“隍庙里的僧人都出来了吗”?陶宝山向提前赶来此处的一名衙役问道。
“回禀大人,除了庙里的住持,其他人都出来了”。
“这么危险,主持为什么没有出来?你怎么办事的”?
这衙役一听,赶忙跪在地上,对陶宝山说道,“大人,小人再三劝过住持,但是住持不听,说是还有一卷什么经没有念完”。
陶宝山一听,便让这衙役在前面带路,往山上的煌庙而来。
前情回顾:
【连载】《河秋一梦》(1)
【连载】《河秋一梦》(2)
【连载】《河秋一梦》(3)
【连载】《河秋一梦》(4)
【连载】《河秋一梦》(5)
【连载】《河秋一梦》(6)
【连载】《河秋一梦》(7)
【连载】《河秋一梦》(8)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字,可以添加关注哦。我会继续努力,写出更好的文章。您的支持是给我最大的鼓励,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