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 作者:左刀
背景
这两天最为火爆的消息,无疑是阿里的“达摩院”揭开了帷幕,未来3年1000亿的基础投资,汇聚全球最顶尖的科学家,这个几代人的梦想,终于在阿里巴巴开启了!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时刻。
曾经,这样的研究院与中国的企业仿佛遥不可及,那些属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荣光,终于开始要在中国生根发芽,为了这一天,阿里巴巴等待了18年。
成立于1925年的贝尔实验室,诞生了8项诺贝尔奖,虽然几经沉浮,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贡献巨大,也曾给AT&T带来无上的荣光和超额的利润,而IBM,微软,曾经这些老牌公司的实验室,也为人类社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惊喜。
马云在云栖提出的超越微软和IBM实验室的宏大计划,也终于在这一刻开始落地。如果真的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则功在千秋,马云说,希望达摩院能够比阿里巴巴活的更长,这一如马云在创立阿里时的使命感:“失败了也无所谓,我至少把一个概念告诉了别人,我不成功,会有人成功的。但首先一点,我希望中国人早点成功,不要再拖下去了。”18年过去了,马云还是那个马云,他有他的梦想和坚持。
达摩院的名字同样意味深长,首先,他是一个英文缩写:“The Academy for Discovery, Adventure, Momentum and Outlook ”,简称DAMO,而并非“达摩”的英文:Dharma,这更符合中国人的拼写习惯,未来在国际上流传也更加容易被记住,这个英文全名,让我们看到了久违的开放和冒险精神,极具张力,曾经,我们中国人是保守的代名词;其次,达摩是中国佛教的始祖,他对佛教文化进行了广泛的传播,虽然达摩身死,但佛教却在中国生根发芽,达摩院要起到的就是这种“播种”的作用——让中国创新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生根发芽;最后,达摩是始祖,也是传说中的武林泰斗,达摩院要汇聚天下英才为自己所用,立意高远。
达摩院的创办着实火了一把,而有一个中国最早的互联网首富创办的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创新院,却在多年前凋谢了。
实际上,那个人曾经一直走在马云的前面,他在31岁成为了中国首富,并创立了中国互联网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院——盛大创新院,他就是陈天桥。
2008年,巅峰时期的陈天桥创立了盛大创新院,投入巨资,招揽了国内最顶尖的互联网人才,立项了不少于50个项目,开发了一系列非常有前瞻性的产品:中国最早的网盘之一Everbox,中国最早立项的大数据项目,比有道云还要早的麦库笔记,如今依然大火的Wifi万能钥匙,比Kindle好的多的电子书……。盛大还做出了中国最早的网络支付工具,最早的网络K歌系统等等,当然,还有领先小米盒子7,8年的盛大盒子。可以说,盛大在中国互联网的历史上,是最早的先锋,盛大创新院也曾经是中国互联网顶尖人才最为密集的地方,陈天桥无愧为互联网的教父级人物。
鼎盛时期,盛大创新院汇聚了500个以上中国最顶尖的互联网人才,模仿贝尔实验室和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投资巨大,但却在不久之后迅速失败。
盛大盒子和创新院失败之后,陈天桥几乎销声匿迹。但创新院的人才却依然不平凡,根据猎云网在2016年年初的统计,当时盛大创新院派系创业者26人,整体估值超过了300亿,如下图所示(随着1年多来的发展,目前这些公司的总体估值已经远超300亿人民币,比如wifi万能钥匙的估值已经超过100亿美金,Ucloud估值超过100亿人民币,云知声估值超10亿美金等等):
2017年,久违的陈天桥在新加坡,通过直播的方式与盛斗士们重聚,包括阿里巴巴CEO张勇,创业黑马CEO牛文文在内的盛斗士们见到了年仅44岁就两鬓斑白的陈天桥,不知道是否会有恍如隔世的慨叹。而陈天桥在2016年之后再度“重回地球”,带给世人的,则是启动资金高达10亿美金的全球脑计划,并宣称10亿美金投入只是开始,投入“上不封顶”。
全球脑计划是盛大的4.0版本,在之前的3.0版本中,盛大成为了一家专业的投资公司,投出了wifi万能钥匙、墨迹天气、咕咚、暴走漫画、LendingClud、Legg Mason等等明星项目,投资数量超过150家,获利颇丰。而盛大4.0的脑科学项目则再次领先于阿里巴巴的前瞻性项目NASA计划和达摩院计划,是中国互联网企业为数极少的投资遥远未来的项目。这样量级的项目,腾讯没有,华为没有,百度也没有。
只不过,陈天桥的风头再也没有当年那么强劲,而马云的1000亿也着实更加吓人。遥想2003年,陈天桥参加了马云邀请的第一届西湖论剑,睥睨天下,风头一时无两,次年,盛大上市,陈天桥成为中国首富。如今的陈天桥两鬓斑白,时间都去哪儿了?
多年前的盛大创新院失败了,播下了种子,这些种子中的一些成为了参天大树,一直影响至今。那么达摩院会怎么样呢?
创新院之殇
从贝尔实验室开始,企业的研究院一直是国外巨头的重中之重,这些研究院创造了无数的辉煌。IBM,微软,英特尔等等,这些企业无不投入巨资建立研究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仅仅一个微软亚洲研究院,就为中国的互联网领域贡献了无数的人才,成为当之无愧的黄埔军校。
2008年,盛大创新研究院创立,之后召集了200多名国内顶尖的互联网专家,最多时,有差不多500位互联网专家汇聚在创新研究院,牛人辈出。这从创新研究院失败后,出来的人创办了那么多知名的企业就可以看出来。这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大手笔,包括阿里巴巴和腾讯在内,没有人敢在那时扔那么多钱来做这样的研究院。
然而,短短3,4年的时间,创新研究院就失败了,之后的盛大走上了变卖资产和转型投资的路子,陈天桥黯然退场,属于盛大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
如果对比盛大研究院和阿里的达摩院,我们可以看出两者的共同点:都要召集全国乃至全球最优秀的人才,都要做前沿技术的研发,都没有具体的目标,都给顶尖人才开出高于市场均价的薪资。
创新院最终是怎么死的?众说纷纭,不过,有几点是可以肯定的:
1、一开始过于宽松,没有目标,投入2个亿后发现没有任何效果,就开始定目标,从很宽松变成了很苛刻,连批个服务器都要走很长的流程,最后,这些顶尖工程师沦落为给项目团队打工的配角。不少人因为失落和失望而离开。
2、研发和市场化严重脱节,虽然立项了很多项目,但与市场紧密接轨的项目并不多,而即便研发出了一些好项目,公司内部也缺乏良好的市场化对接机制,导致项目无法进行,或很难推进。而从盛大研究院离职后成立公司创业成功的项目,很多都是在盛大研究院做出来的产品。
3、员工缺乏上升通道。在盛大研究院,由于做的都是前沿项目,因此很难按照项目的市场化成果来进行奖励,对应的结果就是,员工在公司内很难有加薪和升迁的机会,而这些研究员们不像贝尔实验室的研究员们那样,有着更高的自由度和更好的待遇,在研究员和企业员工之间摇摆。对于这些牛人而言,虽然要享受工作的乐趣,但加薪和升迁等世俗的问题,同样是重要的。
达摩院该怎么做?
实际上,研究前沿的研究院在公司内部怎么定位,如何发展等,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挑战的问题,盛大创新院碰到过的问题,贝尔实验室其实早就碰到过。幸运的是,AT&T在被肢解之前,有着非常巨额的利润,可以支持贝尔实验室做一些非常前沿的研发(其获得的诺贝尔奖中,7个是物理学奖,1个是化学奖),甚至很多项目跟当时的AT&T的主业毫无关系。而AT&T能付得起高昂的薪资待遇。
太阳能电池,激光,Unix,C语言等等,这些改变世界的发明创造,都源于贝尔实验室。而这些研发中的一部分,在最终转化成了巨大的生产力,为AT&T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帮助。
1995年以后,AT&T在华尔街为首的董事会的决议下进行了分拆,贝尔实验室划归了朗讯,虽然朗讯业绩优良,但要支撑贝尔实验室这样一个人员达到2万人的庞然大物却有些捉襟见肘,最终,朗讯在互联网泡沫中几乎倒闭,而贝尔实验室也在2001年左右基本走到了尽头。不过,贝尔实验室的名字其实一直沿用到了今天,目前属于诺基亚,但现在的贝尔,显然已经不能跟当年的贝尔相媲美。
而很显然,不管是当时的盛大,还是现在的阿里,都没有当时AT&T的实力。就算强大如贝尔实验室,在历史的大潮中也终究难免衰弱,一旦依托的母体企业在市场中出现衰退,那么烧钱的,做前沿研究的研究部将会处于非常尴尬的地位。
也难怪乔布斯重掌苹果时,首先做的就是把当时的研究院给关闭了。这些研究院跟盛大创新院最初时一样,不接地气,过于宽松以及与其他部门的格格不入。
或许是看到了众多研究院自我造血能力的薄弱,马云在演讲时,强调达摩院要research for solving problems with profit and fun,应该是解决问题,同时有利润,有利益,还有快乐。
这实际上是有难度的,科学家和企业家要做到有机的融合,在美国确实已经有了非常好的土壤,但在中国,依然属于稀缺。这里不仅有角色转变问题,还有政策的问题。
另外一方面,前沿的研发与实际的应用如何有机结合,能够批量的出成果,从而自我造血,也需要多方面的衔接和管理架构的设定。尤其对于周期长的项目,应该如何考核?
以潘建伟院士所研究的量子通信为例,潘院士说,专用量子计算机要真正面世,可能还需要10年甚至更久的时间,通用量子计算需要更长的时间,也许是30年甚至50年。当然,也有可能真正做出来的并非中国,而是国外,比如在这方面投入巨大的IBM或者Intel。这意味着很可能你的巨额投入会打了水漂,国外先把核心专利申请了,你做的很多工作就会是徒劳。这一点,高通为首的美国公司非常的擅长。
此外,即便是未来3年投入1000亿人民币,但跟国外的巨头相比,依然差距较大,如下图所示(图中为上一财年研发投入,阿里巴巴为25亿美元,虚线为每年新增50亿美元。)
可以看到,就算每年在现有基础上增加50亿美元的投入,阿里巴巴的研发投入与美国巨头相比,依然不占优势,尤其与同为电商的亚马逊相比较,差距较大。这对阿里巴巴达摩院广揽天下英才而言,实际上是非常不利的。
也许是已经考虑到了前沿投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阿里巴巴在达摩院成立之初,聘请的专家和研发的方向,大多以未来3~5年后容易形成产业化的方向为主。“达摩院”的研究方向定位于基础科学和颠覆式创新,首批公布的研究领域包括:量子计算、机器学习、基础算法、网络安全、视觉计算、自然语言处理、人机自然交互、芯片技术、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等,涵盖机器智能、智联网、金融科技等多个产业领域。
除了量子计算,芯片技术等少数方向,其余方向大概率能够在3年左右出现产业化的高端成果,而这些成果显然是面对人工智能、5G和物联网时代的重要成果。所不同的是,这次不是公司的研发团队在做这些项目,而是聘请大学和研究所的科学家做这些项目,预期未来会与阿里巴巴的研发团队进行有效的对接。
当然,达摩院依然定位为基础研究和颠覆式创新,其学术咨询委员会中,除了首批研究领域之外,还有“人类基因组计划”领军人物George M. Church这样的生物医学专家。
可以看出,达摩院的研究院之路将会非常的谨慎,并在顶层设计上做了诸多的考虑,市场化与强运营,将会是其区别于其他已有的研究院的重要标志。
或许,达摩院的成立依然会面临不小的难题,但无论如何,这是一场值得尝试的豪赌,而阿里巴巴也为此论证和准备了近10年的时间。我们期待,改变世界的成果,将会从这里诞生,我们也期待,中国的诺贝尔奖和图灵奖获得者,会从这里诞生,我们更期待,中国的产学研之路将会从这里真正开始,更多的“达摩院”的诞生,将会让科学家们成为富裕的阶层,一改过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两袖清风的不正常形象,让世界看到中国知识改变命运的巨大力量,从而吸引全球的精英加入到中国的伟大复兴的变革之中。
来源: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 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