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笔记
好的教养并不是父母做得更多,而是接纳孩子原本的模样

好的教养并不是父母做得更多,而是接纳孩子原本的模样

作者: 西陆华胥 | 来源:发表于2024-07-22 07:09 被阅读0次
    今天是日更写作的第 903/1000 天

    你好,我是西陆华胥。

    今天分享的听书书目是《为什么你的孩子和你想的不一样》,这是最近出版的一本教养类书籍。

    本书作者丹妮尔·迪克,是国际公认的遗传学及发展心理学权威。有多权威呢?她在儿童发展、心理健康、遗传学等领域都有很深入的研究,发表了200多篇同行评议的论文,也是全球论文被引用次数最多的研究人员之一。

    不同于一般亲子教养书强调父母行为的作用,她在本书中提出了人们往往容易忽略的遗传的作用,孩子的行为并不是父母来塑造的,而是深受遗传影响。

    1.听书笔记

    01)主流的教养理念其实夸大了教养方式的作用。孩子的性格和气质是天生的,写在他们的基因里,基因的影响大于教养方式的影响,父母能做的是有限的。

    父母要做的就是去破解自己孩子的天性密码,根据孩子的遗传特质去教养孩子,并进行微调,让他们能更好地发展个性,适应这个世界。

    02)与其说是父母的教养方式更能影响孩子的行为,不如说孩子行为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更大。也就是说,孩子对教养方式的塑造作用,要大于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塑造作用。是孩子在推动父母的教养方式。

    03)书里重点关注了三种主要的性格特征,分别是外向性、情绪性和自控力。父母要像侦探一样,去观察并了解孩子落在了这些维度的哪个位置,找出对孩子的天性有效的教养方法。

    04)心理学家把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两个主要维度:情感回应和行为要求。如果把这两个维度作为横纵坐标,就会产生四个象限,形成四种不同的教养类型。

    权威型父母:高情感回应、高行为要求。

    放任型父母:高情感回应、低行为要求。

    专制型父母:高行为要求、低情感回应。

    忽视型父母:低情感回应、低行为要求。

    2.听书感想

    如何教养孩子?按照育儿书来吗?按照前人经验来吗?都不是。

    教养这件事情中,重要的不是父母做什么、多做什么,而在于孩子原本如何。

    孩子的言行举止、行为气质,并非后天父母教养所能左右的,很大程度上是与生俱来,什么性格、什么气质,先天作用大过后天影响。

    王立铭老师在脑科学课程中提到,智商的先天贡献率达到80%,心智活动的所有参数,先天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

    冯唐老师也有过类似的说法,大意是资质禀赋在父母那里就确定下来了。

    既然如此,那么教养的意义何在呢?还有必要育儿焦虑吗?

    肯定是不必焦虑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主要因素在于孩子自己,天赋、性格、气质等有着基因编码,与生俱来而非后天改写,所以父母何必强求,都养成一样高智商高情商高逆商高财商?不可能的。

    这本书告诉我们,孩子如何成长,跟父母做什么、做多做少关系并不是我们以为的那么大,而是跟父母本身关系大,基因的影响很大,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存在一定遗传学道理。

    就孩子自身来说,先天因素相当重要,几乎不可变,后天因素可以改变,却不起决定作用,教养主要在孩子而非父母,孩子的特质会影响亲子之间的互动。

    就父母的角度看,孩子的资质禀赋不可控,成长环境等因素相对可控,区分清楚两者,也就明确了重点,不是把孩子塑造成为自己期望的或者公认的好模样,而是接纳其本来模样,为其成长提供良好环境,做到呵护及保护。

    就像小树的成长,一颗种子决定了以后长成的是树是草,外界的土壤空气水分阳光,影响了能长多快、长多高。

    所以,父母更像是园丁,是花是树还是草,其实一发芽就能看到,后面要做的,就是接纳原本模样,以匹配幼苗的方式,去提供生长所需的养料,去长久地养护陪伴,其余的都交给时间。

    以上是今天的分享,希望对你有启发,转发是最好的赞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好的教养并不是父母做得更多,而是接纳孩子原本的模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dee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