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这个话题,我思考的很少。只在教育这两个字眼上,将自己的目光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当然,无论是作为子女、学生或者现在的社会人,我也一直是被教育的对象。
作为被教育的对象,我的教育主要来源于两个地方,家庭和学校。趁着这个机会,我也好好的回忆了下。
家庭教育:
我父母一共养育了两个孩子,我和弟弟。我弟弟出生前,我能记起来的事情很少,和父亲在一起的只有一个镜头,大部分都是和母亲在一起。母亲不忙的时候,会将我带在身边教我背背唐诗之类,会对我说认字读书就可以上大学等话。母亲受条件限制只念到初中,对读书有着自己未完成的遗憾。
弟弟出生那年,我5岁。当时我身边很多同龄小伙伴都是有兄弟姐妹的,所以,对于弟弟的到来我一度非常开心,也会帮着妈妈照顾弟弟。
小学后,父母的工作都忙了起来,没什么时间陪我和弟弟,我对父母的陪伴,有着强烈的渴望。同时,在弟弟渐渐长大后,家里的亲戚和父母的朋友同事都会当着我的面表示弟弟比我聪明机灵,常常让我有得不到重视的感觉。特别是初中阶段的每个过年,我都被要求在家好好学习,走亲戚的时候,近的会让我在饭点过去,远的留宿的带着弟弟过去,我留在家里。父母虽然一直强调对我们姐弟他们是一碗水端平的,但在我的早期记忆力,还是有着父母偏心的记录。加上母亲常会和我提到,因为我是女孩,所以奶奶在我出生后不愿意帮忙带我,当我写下这些的时候,好像也找到了我的一些行事逻辑。
父母对我,在我成长的那个重男轻女的环境里,让我有机会享受他们能力范围内能给到的最好的教育。在他们不忙检查我的作业时,我得到的批判或者挨揍的可能是多过去表扬和肯定的。在学习这件事情上,我也没有特别多的决定权。在我初中的时候,我的老师建议我回去和父母商量,考虑下学个美术或者舞蹈之类的艺术特长,我父母一口否决,他们认为学好文化课才会有好的未来。高中后父亲一直引导我学理科,最终我和弟弟都选择了理科。
在我初高中时是父母工作都特忙碌的时候,他们会关注我的每次考试结果,希望我能有好的成绩获得好的排名,能考到好的学校。希望我能通过读书这条路获取一个好的人生。他们一直告诉我,女孩子,当老师或者医生,将来会过上很安稳的生活。高考志愿,也是我父亲替我做的决定,选择了一所师范类学校。
我弟弟青春期有很强很多的叛逆行为,对比之下,我表现的不需要父母操心,很懂事。可我是羡慕弟弟的,他在他的青春期有很多的体验,想学街舞,就去学了,想学声乐也去,逃课,泡吧,很多事情他都有着亲身的体验。
我的乖和懂事背后的逻辑是,父母等长辈的权威,我不去敢挑战。同时,我还要求自己不能是他们的麻烦和负担,所有自己遇到的事情,能自己解决就自己解决。后来走上职场,我也是受着这个逻辑影响,在工作上,对上沟通一直都是被动的,几乎不主动去找自己的上级沟通,也争取让自己在上级这里不会成为一个麻烦。
可是,我从来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学校教育:
我6岁那年,摔了一跤,脸部和耳后受伤。受伤后母亲趁机将我送到了学校,开始了我学校教育的生活。
那个时候,我对上学的概念是模糊的,并不知道要去学校干什么。小学在迷迷糊糊中度过。即便我现在努力回忆,也想不起小学时候自己的中等成绩处于什么水平,只知道自己不是优秀的那20%里的成员。
初中时候的班主任,在初一的时候,还是很认真负责的,初二后经历了一次失恋的打击,之后就经常消失,班级没有人管理,全班同学都处在散乱的状态中。学校的介入也没有起到多大作用,班主任在我们毕业之后又任教的一些年,消失的频次越来越多,据说是沉迷游戏了,最后也离开了学校。
我在那样的环境中,成绩并不稳定,能考前三也能考倒数。只不过考前三的时候不被信任,会怀疑我成绩的真实程度。
有一次班主任和其他老师一起去我家附近隔壁班同学做家访,留下吃饭。酒过三巡后,扬言我没有天赋,努不努力也不会考上大学。这句话引来父母的愤怒,他们把愤怒转移到我身上,对我表现出的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这也是后来我一直不愿意参加初中同学聚会的原因。
高中时候的学校,一直狠抓升学率。作为县城排名第一的学校,升学率是高于一切的。在这样的氛围里,我开始会受周边的同学影响,有些自主的学习主动性,但对高考我是惧怕的。高考临近,我有过弃考的想法,告诉母亲后,母亲对我的想法表现了失望,这事关父母的面子。最终,我还是踏入了高考的考场,考了一个不怎么样的成绩。
高考结束进入大学,我一度对学习这件事产生了厌倦。大学里更多的时间,我都是交给韩剧的,一直到工作后好几年,我都不怎么碰书籍等这些东西。每天上班下班,尽量让自己在工作中多忙碌一点,好让自己没有什么多少空闲的时间去刷剧或者无聊。
大概正是自己这些教育经历,让我在成为母亲后,开始反思自己的成长之路,并想在孩子的教育上,寻找一条能让孩子成为自己的道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