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出门晨跑,晨跑的时候忍不住打开福多多小程序,想看看此刻又有哪一个共读小组可以旁听或者参与。
看到热爱读书的小伙伴,梁丹老师、芳草老师,赵成峰老师,嘴角上扬老师……正在读《非暴力沟通》的同理心的疗愈作用。
于是,我就点进去旁听。
听到伙伴们在分享关于同理对方时要感受对方的感受和了解对方背后的需求……
让我想到了萨提亚模式沟通三个要素:自我、他人和情境。在沟通的过程当中,需要去关注这三者之间彼此的联系。
举例亲子沟通:
当一个孩子回家来哭诉他和同学之间闹了矛盾的时候,妈妈是否能够同理到孩子,取决于当下和孩子沟通的场域是否安全?妈妈的状态是否平和、稳定?
首先,要自我觉察,感知自己当下的情绪状态,是稳定还是被孩子的情绪带走。
其次,感知这个场域是否安全?如果此刻家中没有太多外界的干扰,那么大家就能专注于倾听内心,而不仅仅是事件。
最后,同理倾听对方的时候,静下心来能够感知对方言语背后的感受是伤心、难过、高兴,沮丧或者其他,再感知他言语背后的需求是只需要被听见,还是需要得到回应和支持,而这一切需要我们全然安在当下的聆听。
当你保持中立的状态下,关注自我、他人和情境的关系,耐心的倾听和同理对方,就有机会获得有效地沟通。
我认为沟通中最重要的是心的感知。
海宝老师说,全人类每个人都共用同一个心量层,当我们能够感知到对方的内心,就好比是看到地下水相连接的那个部分是充满着爱、光明、安全、尊重等等能源,而此时的情绪状态只是外在事件的蒙蔽,我们首先需要看到的是整个生命的全景,而不单单是一个局部,当我们能够感受到这个生命的完整性的时候,我们就不会被他当下遇到的困境所困扰,进而产生担忧,焦虑等情绪状态。
因此,进行同理式沟通的时候,自我是第一位,我知道我此刻在说什么,在听什么,我知道我此刻有什么样的感受,当我知道我所能做到的部分,我能觉察自己的情绪感受,那么我们去感知、同理对方的感受的连接感就更加的通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