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村子

作者: 诗意与河流 | 来源:发表于2020-10-28 16:09 被阅读0次

      在家乡,两条河流同时从两座山谷奔流而出,汇到了一起,变成了一条河流,水量彼此增加了一倍。这样河流相汇的这个地方便被人们称为两河口。我们的镇子就在这样一个两河相交的谷口上。镇子虽然简陋,但也有店面和集市。镇子间,有县区公路通过,站在山巅远远望去,公路也像一条河流,缓缓流动,和河流并排通向了山外。

      沿河往南五公里,就是我们的村子,秀石村,我们的村名得名于村后南坡山崖上一种名叫水秀石的石头。这种石头很特别,全身布满吸管大小的细孔,和蜂巢差不多,只是没有蜂巢那般均匀,形状却是山形,一座座微型的小山。水秀石质地松软,易于雕琢造势,且善于吸收水分,生长花草,于是,人们便用它来雕刻一些风景模型,动物造像,再配以花盆水池,游鱼细植,便可称为上好的庭院盆栽和景观。据说,《红楼梦》大观园里就有用水秀石雕刻的盆景和假山,是不是拿我们村的石头雕的,这个是不清楚的,但也有喜欢讲故事的人,说清朝的时候,有朝廷的人来我们从拉过水秀石。反正,俗来已久,村里家家户户也都喜欢以水秀石最为盆景来装饰院庭。于是,农闲时节,便有人把雕造好的水秀石盆景拿到集镇上去买,作为一份手工收入。

        我们村子有一百多户人家,分散居住在山坡和坝子,方圆十里,也算是一个大村庄。据老人们讲,五六十年代,村子里还有供销社,邮局,中学和粮站,遗憾的是,某个夏天的一场大洪水和泥石流摧毁了这一切,村庄变得面目全非。据说现在镇子里的粮站,邮局和学校就是发洪水那年搬到两河口坝子上的。今天,这些事件,都已成了我们美丽的村史和故事。只有易于雕刻,令人赏心悦目的水秀石依然成为人们的最爱,只是,出于对生活地质环境的爱护,村里已禁止人们挖山开采了。秀雅文静的水秀石依然静静的躺在大山母亲的怀抱里,安然出世。

      村子的中央有一座戏楼,土木结构,古砖青瓦,八九十年代,算是村里最为壮观的建筑。每到正月,戏楼上都有庙戏演出,成为乡村娱乐的喜事。除了正月,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日,都有庙会按时举行,一年一度,规模和气势远比正月演出要盛大的多。

      庙会的举行除了演戏还有农贸交流的作用。家乡地处秦岭西脉山区,演出的戏种为地方秦腔,秦腔戏名目众多,但颇有名气的戏目大都妇孺皆知,人人都能喊两嗓子。像~大登殿,金沙滩,下河东,烙碗记,火焰驹,游西湖,卷席筒,蜜蜂计,三堂会审,苏武牧羊,伍员逃囯等,都是一些传统戏曲。演戏的演员平常都是村里的大人小孩,农忙时人们锄田种地,庙会时便登台演出。主要演员身上都会有两刷子,不是曾拜剧团的老师学习过,就是向乡间的名师求教过,或多或少都有些真能耐。演起戏中人物来,不说有百分之百的惟妙惟肖,也就百分之九十九的生动活现,获得台下观众喝彩的事长有。不过也有喝倒彩的,那倒也不是什么特别难为情的大事,眼庙会图的就是个热闹。不过,庙会上耍狠使强大打出手的事也会发生,不是因为蝇头小利,就是因为赌气生非,逞能口舌之快。但十有八九都是些十里八村身强力壮气力不服的年轻人。

        庙会期间也会有一些娱乐项目。像演电影,卖票演出,黄河大侠,风尘女侠,江陵大盗,黑蝴蝶,新龙门客栈,少林俗家弟子等一类武侠片,像大渡河,血战台儿庄,乌龙山剿匪记,铁道游击队,等一些枪战片,打的越热闹,观看的人便越多。还有一些杂耍,常常也来一家外地的杂技团,带来稀罕的老虎,蟒蛇和一些会表演节目的动物。之外还有买票唱卡拉OK的,儿童乐园飞天轮的,算命说唱的,总之,平时乡村难得一见的项目都能在这时的庙会上见到。

      除了演戏和娱乐,主要的就是农贸交流了。庙会上会有许多外来的商队和摊主来出售货物,饮食,衣帽,鞋袜,小电器,书本,明星画,塑料玩具,等等日常百货;还有一些附近的人们,拿来自家的手工和菜疏果物出售,犁头,席子,背篼,簸箕,木铣,大蒜,苹果,李子,柿饼,青辣椒,水萝卜,等一些农副品,还有买牛犊子,猪崽,奶羊,独眼驴等的,其它也有卖古物,玉铜,眼镜,皮袄,香火的,就像《百年孤独》里镇子上的基卜烖人一样,忙忙碌碌,热热闹闹,整个庙会成了一座盛大的农贸市场。

      每年庙会只举行那么三五天,庙会过后,村庄就又回到原来宁静的状态。这时,人们就得上山劳动了。

      村子后面的山叫牛岭山,是村子的主山,山大地也多,农田层层叠叠,从半山坡一直延伸到了山顶,山顶呈脊梁形,横卧着升向遥远的地方。 站在梁顶,能一眼就望见周围苍苍茫茫的群峰,高低起伏,像大海之上的浪涛。不远的浪涛之上,有牛羊在游动,牧羊人唱着动人的花儿,像一支悠扬的神笛发奏出幽静缥缈的天籁。牛羊不远的山坡,古老朴素的小村,像一只千年修行的蟾蜍,一动不动的匍匐在山坳里,嘴里呼吸出山野袅袅的炊烟。 远处的浪涛之上,漂浮着魔幻般的云团,据说那是传说中众神居的天堂,齐天大圣孙悟空常去那里饮酒做客。一座座绿色的浪峰,高低不一,却都具有一样曲线和节律,轻轻的缓缓的像高山流水的琴声一样向四周弥漫开去,越漫越远,越漫越辽阔,淹没了整个家乡高原。

    更远的地方,只能望见一片山岚与云天接连的迷蒙与苍茫,哪些地方也许就是被世人称为外面的世界的地方。那里地方有平原,有草原,有繁华的城市,有神奇的铁路,有富饶的高楼大厦,有迷人的街市古城,有许许多多人能够想象得到的风景和故事。

        然而,遐想与向往的事仅仅只是孩子们的游戏,大人们山上都是为了来劳作,他们给玉米青苗松土,给刚刚开始拔节的小麦喷农药,给墨绿墨绿的土豆追肥料。有的要从一尺多高的苜蓿地里割苜蓿回家给牛畜做夜粮,有的要把肩挑背扛拉扯上山的鸡粪菜饼加到旺盛的辣椒茄子青瓜豆角的嫩苗浇地窖的雨水,壅土,搭架,有点要在花椒树下围起一轮土,好接雨保持水分,有的要把坑坑洼洼的地头修整成平坦的梯田。大大小小,林林总总,总有做不完的农活。他们相信古人留下的俗谚,一分汗水一份收成,人哄地一季,地哄人一年。踏踏实实,勤勤恳恳永远是庄稼人的正道。

      五月下旬到六月中旬是麦子成熟的季节。这时节,整座山都陶醉在麦浪金黄金黄的波涛里。炎热的太阳,拿出了它攒了半年的热情劲,大手大脚的挥洒着它的豪爽和气力,把大山炙烤的快要变成一个火球。麦浪在火堆上翻滚,麦粒的馨香像浪花一样从空气中飘洒开来,侵袭着整座村庄。

    麦子一开镰,山上山下就又忙碌起来。古人俗谚又说,五黄六月忙又忙,绣花女儿请下床。意思是说,到了收麦天,连平时不大愿意出门的绣花闺女都得走出家门,到田里参加收割。大人小孩,全家出动,因为夏天的天气多变,暴雨频繁,成熟的麦子又最受不得拖延和雨水,如不尽快收割回家,熟的太透或遭遇暴雨冰雹天气,麦穗上的麦粒就要丢失很多,大都掉回地里或出芽,有的甚至会发霉变质,给人们的生活造成影响,因为,一个夏季的麦子往往就是一年的主粮,没有人愿意自家大人小孩因为缺吃饿肚子,也没有人愿意自家的粮食日晒雨打地搁在田地里白白收损失。所以,五黄六月抢黄天,全家老少,媳妇爷们都要拼死拼活,撵着日头把麦子收下山。

        一季麦子收下来,人们的身上都要退掉一层皮。什么是汗滴禾下土,什么是劳作,只有收割过麦子的农人最深有体会。

      秋后,人们又要收秋田。秋田包括玉米,土豆,荞麦,白芸豆等,主要的还是玉米和土豆。收秋田也很忙碌,但比起夏收的风急火燎来,还是缓慢了许多。

      山里的孩子心爱山,因为,在孩子们的眼里,山就是丰收的粮库,是自己用汗水曾经浸泡过的苦涩和甜蜜。孩子们除了假期帮大人们劳动。平时也有一些自己的探险和活动,到山谷的半崖上掏鸟蛋,捉野鸽,到离家较远的深山老林砍柴火(后来便禁止了),捡蘑菇,到百里内外的村镇看电影,逛邻村的庙戏交流会,也有尝试着做点小买卖的,背了家里的果物或葱蒜萝卜到外乡集镇去买。孩子们慢慢在长大,长大后就又像自己的父辈那样在村子里种地劳作,养家糊口,周而复始。

       

       

相关文章

  • 童年的村子

    在家乡,两条河流同时从两座山谷奔流而出,汇到了一起,变成了一条河流,水量彼此增加了一倍。这样河流相汇的这个地...

  • 童年鱼趣

    我童年的时光在老家农村度过。因村子两面临水,童年的快乐时光注定与鱼脱离不了关系。 我们的村子依山傍...

  • 回忆童年

    我在一个偏僻的小村子里长大。 在童年的记忆里,这个小村子三面被树林包围,只有南面是一片开阔的土地。 童年的我,最喜...

  • 我的童年

    童年是在村子里度过的。现在想来,童年只是一个片段加上一个片段。还记得村子前面有一条终日潺潺流水的小河,有一个常年积...

  • 童年

    追着小狗,满村子疯跑的是童年 上山采野果,下河摸鱼的是童年 端着饭碗,蹲在墙旮旯狼吞虎咽的是童年 最难忘、最美好的...

  • 那记忆中的年味,你还记得吗?

    一个村子,十二年,我们的童年在这里度过。 小时候觉得世界之大就是这个村子之大,在这被群山包围的小村子里,上演着一个...

  • 真正的友情,走得再远,都不会散

    小时候,总觉得世界就一个村子那么大,想象不到村子外面是什么样子。 那时候的小伙伴,都在一个村子里,乡村孩子的童年,...

  • ◎乡村生活

    村子里的女人总在养鸡喂猪 村子里的男人总在收割播种 能告诉我童年往事的老人 有的去了天堂 有的活在人间 和我玩过童...

  • 2018-06-21

    我的童年在农村。 我们的老家家在农村,名字挺好听也挺搞笑的“河岸上”原因很简单,村子后边有条河,漳河。村子很大,大...

  • 山林与溪流

    讲一下我童年生活的村子。我们村子里的居民大体都是同一个姓氏,相邻几个村也是如此。村子整体依山而建,房子从半山腰一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童年的村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dyqv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