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老百姓在买保险的时候,重点关注价格呀,保障内容等,却对于保险所问及的告知是想看都没看,或者看了,想当然的理解为我都是健康的,所以不用告知,就把所有项目都打了“否”。买保险该如何告知呢?“健康告知与理赔的底层逻辑培训”的收获的如下:
①合同成立后2年,还想补充健康告知?
不用了,一来补充了告知,核保人员要重新核保,下发结论,如何被客户接受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如果你真的不是那种恶意骗保的,保险公司也不会因为这个未如实告知解除合同。
②被其他保险公司拒保/延期/除外等是否需要告知?
准确的说不需要,但是需要提供导致这些结果的资料,保司更关注这点,担心你在别家的告知没有在这里全。
通过分析,如果先后公司/险种顺序投保影响投保结论。
还有现如今很多保险公司通过撤单不留痕迹;加入中保信系统;
③核保老师的逻辑?
健康告知☞评估风险☞查核保手册☞得出结论。
最重要的在于健康告知。
需要我们站在核保员的角色去深入的挖掘产生的原因以及未来的风险。
通过万能公式来准确的描述告知,打消核保员的顾虑,才能争取最好的结论。
④理赔方面最看中的几个点?
a.是否问询。
无论是核保还是理赔都是以保险法第16条为依据基础。
b.是否属于2年内。
2年不可抗辩条款仅仅适用于对未如实告知的事项,但是保险公司也可以根据客户的性质做出拒赔的结论。
但对于两年外的保司可以通过其他限制来拒赔。
So.不论是故意还是重大过失未如实告知,保险公司都有可能理赔。
⑤问询瑕疵。
a.概括性问询。
只有"除了××疾病外的其他疾病?"这类描述是最高院明确的概括性问询,其他问询未来在理赔过程中会因为不同的司法环境导致不同的结果。
b.经纪人问询的动作。
一定要逐一问询。
⑥医保卡外借?
理赔不关注外借,只会关注以你为中心的,医保卡使用情况和诊断结论。
So,对于医保卡外借的有问题的,未来理赔过程中需要自证清白。
但是其实有些医疗险公司对于医保卡外借一律不接受投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