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946193/f8c4568012bd2a36.jpg)
今天上午幼儿园王老师在微信群里公布了今年书画大赛的获奖名单。整个幼儿园获奖的小朋友很多,我心想:我们作品不算优秀但应该也会上榜的吧?我努力在名单中搜索,但始终未能发现孩子名字。
看到她班里小朋友的名字一个个从我眼前飘过,心想:哇,哇,这么多人。他们作品什么样?怎么做到的?并同时回忆当时他们在群里发的照片,但印象真的是有点模糊了,只是隐约记得有个小朋友用大米、黑豆做的鲸鱼,看上去十分亮眼,立体感和生动感都在线,他的妈妈还小心的用保鲜膜将画作固定起来,看上去是一个十分用心的作品。
上个月月末我去参加家长开放日的时候,在他们的艺术展区同样看到了好几个特别棒的作品。作品的内容我记不太清楚了,但是他们的作品包装我是记忆深刻。有的用相框封起来了,有的用坚硬的鞋盒作为底趁,不仅结实还很美观。
不管什么花样,我看到的不仅仅是他们陪孩子完成了作业,更是认真得、用心得在做作业。
反思自己:自己做到了多少?回忆一下。那个周日的下午我忙完事情,突然想起来幼儿园还有作业没做。
需要准备的材料:(1)尖果、或豆类、或树叶、或花瓣。虽然打算用的瓜子昨天各种原因没买上,但家里有豆子,这个可以用。
(2)胶水(或具有粘性的材料)和A4纸
想好了,立马招呼孩子来一起完成作业。她很兴奋,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我发现家里的胶水固定不了坚硬的豆子后,她出了个很棒的主意:妈妈,可以用橡皮泥。我恍然大悟,对啊,那个像是过期了的水晶橡皮泥上次粘到我们的衣服上就没洗下来,可以试一下。拿来一试,效果果然出奇的好,不仅可以粘的很牢固,各种颜色的橡皮泥还丰富了画面色彩。就这样我们完成了作品。
之前,我就一直有点疑惑:那么完美的作品,一看就不是孩子自己完成的,那到底是算孩子的还是算父母的?这样的亲子作品到底有意义吗?能让孩子学会什么?
现在我突然就明白这种亲子活动的意义:它提供了一次让父母和孩子共同完成任务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对任务的态度、完成作品的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思维方式以及自己如何与他人合作都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孩子。
由此看来幼儿园的任务看似简单却意义非凡。
我的态度影响到我的孩子了吗?她是不是从我的行为中看到了懈怠和应付?还有,全班35个孩子,差不多有30个孩子拿到了获奖证书,当她成为了为数不多的五个孩子其中一员的时候,她是不是心想:哦,我就是那类不优秀的,可以不努力,可以不认真,这样的想法细思极恐。万一成为习惯…不敢往下想了。
此刻,想起了一位从事教育行业的好友跟我说的一句话: 你要让孩子把优秀当成一种习惯。
回过头来再好好看看他们班都有谁获奖了,有机会跟他们父母多交流,在仔细浏览名单掰着手指头算人数的时候突然看到了孩子的名。怎么突然有种中奖的感觉,我决定以后的每一次任务都跟孩子认真完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