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简课-课程设计:第二代课程管理和设计技术

简课-课程设计:第二代课程管理和设计技术

作者: 江焕勇 | 来源:发表于2020-10-29 15:18 被阅读0次

    在教育和培训领域,学习内容的基本承载方式就是课程,因此,课程的管理技术是教育培训的基本技术。

    遗憾的是,课程的管理技术进步速度特别慢。

    人类最早的知识,并没有我们熟悉的学科和课程的概念,大部分是以语录和书籍著作来留存的,比如西方的《圣经》、《荷马史诗》,东方的《论语》、各种史书都是这种形式,再比如,西方的数学其实都是哲学,包括毕达哥拉斯学院、《几何原本》(下图残页)也是如此。

    实际上,真正开始对知识进行学科分类,并按学科分类进行知识的组织和创造的,是亚里斯多德。亚里斯多德几乎以一人之力,创造了常见的大多数学科门类。

    1 第一代课程管理技术

    现代的教育其实起源于学科制以及学科制之下的课程制度,所以,课程这种知识的组织方式是人类知识传承的巨大进步。

    第一代的课程管理技术,我称之为学科制课程管理技术。


    这也是现在绝大多数学校实行的课程组织与管理的技术。其典型特征是将知识按照学科、门类、专业进行分类,最后在专业的基础上进行课程编排、组织和管理。

    比如下图就是中国教育部公布的学科分类,其中学科是6个。

    基于学科制的课程管理技术关键的特点是:

    (1)按照知识主题组织知识。这种知识主题的分类方式可能是学科,也有可能是能力模型。

    比如在领导力领域中,Lominger的67项能力素质就是经典的领导力知识组织的框架。

    (2)知识的最小颗粒往往就是一门课程。


    所谓知识的最小颗粒,指的是可以拆分和重复利用的最小知识单元。在一般的大学,这个最小颗粒都是课程(course),在中小学中,这个最小颗粒是一次课堂(lesson)。

    因为,这是可以分离出来的最小的知识单元,也就是说,如果一所学校想要共享利用这个学校的知识,那么最小的共享单元就是一门课程或一次课堂。

    2 新时代的学习需求

    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之后,知识量迅速增加,每一个个体都很难穷尽哪怕一个专业或领域的知识。事实上,一个人的教育程度越高,知识就越专业化,但视野也就越来越窄。这就像仙人掌上的刺,一个个体最高的知识成就,也就是成为这样的一根刺。

    即便如此,掌握专业知识,离顺利完成领域的专业工作,解决问题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另一方面,到了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由于知识连接极度方便,个人都面临巨量的知识推送,我们称之为信息爆炸。

    对于知识,人类面临的问题从匮乏变成了知识选择困难和难以跨学科整合知识来解决问题。

    综合来说,由于人类知识量的快速增加和个人知识供应量的暴涨,现代人学习需求从占有知识资源转变为利用知识资源。


    这也是很多人慨叹“懂得那么多,却仍然过不好一生”的本质原因,我们懂的知识,和我们的工作场景和生活场景并没有直接的关联,我们的问题和知识的多少关系不大,而是和合适、即时的知识关系很大。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如果一个教育机构或知识服务机构,课程仍然以提高知识供应量为主要模式,这是反趋势的行为。

    3 第二代课程管理技术

    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如何实现占用知识资源到利用知识资源的转变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不要从学科和知识主题出发,而是要从应用和拟解决的问题出发,组织知识。

    这是因为,应用是一把筛选器,可以筛选出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必要的知识,从而消除对不相关知识的学习。与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不相关的知识学习我称之为学习浪费。

    在要学习的知识量不大的时候,学习浪费的紧迫性并不突出,到了现在,由于各种知识连接的技术越来越发达,可以学习的知识量暴增,学习浪费变得非常严重。

    第一代和第二代课程管理技术之间的分野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第二代课程管理技术有以下关键特征:

    (1)按照场景任务或拟解决的问题来组织知识。

    场景任务和拟解决的问题就是在工作和生活中需要完成的、带有明确输出结果的系列动作。比如:

    1. 维修外挂式空调

    2. 家庭中制作一道酸菜鱼

    3. 处理楼顶房屋漏水

    在学校教育中,这种按照场景任务的学习方式叫Project Based Learning(PBL),国内叫项目式学习。按照问题来组织学习的方式也叫PBL,但这个PBL是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的缩写。

    (2)知识的最小可管理颗粒度是知识点。

    第一代课程管理技术中,课程都是以一个领域知识主题(course)或一堂课的知识主题(lesson)的形式出现的。它们以一个整体出现,是一个完整的颗粒。

    在第二代的课程管理技术中,学习的单位是知识点,这样可以聚焦并提高学习的效率,课程中的知识点甚至知识点中的学习材料都是可以自由组合和管理的。

    因为,不同的学习项目(Task/project)或问题(Problem),所使用到的知识很可能是有部分重叠,这就要求知识点和学习材料要能够重复利用,自由组合,作为学习的支持性资源进行提供。

    实际上,如果知识的共享颗粒是课程,那么,基于任务项目或问题的学习就很难进行。

    4 2G课程应用的脚步

    当前,学科式的课程组织模式是绝对主流,基于任务项目的课程组织模式是新事物,这个新事物已经在世界各地实验拓展,取得了还很不错的成效。

    下面是几个有代表性的实例:

    1、医学PBL教育。

    这是PBL模式在教育中比较成功的应用,最早的成功实践者是荷兰。实际上,PBL就是源于医学教育。

    这种教育方式,最主要的特征是以问题作为知识的组织方式,从提出问题开始到解决问题接触,另外一个特征是跨学科。

    下图是PBL医学课程和教学的整个流程。

    2、芬兰跨学科教育。

    芬兰教育部是跨学科教育模式比较深度的实践者,2016年,芬兰赫尔辛基有些学校甚至取消了分科课程教育模式,而是采取实际场景主题的教学模式。

    3、STEAM教育。

    STEAM是5个单词的缩写,分别是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就是运用5个主要领域的知识解决问题、完成创新创造的教育模式。

    在国内,目前机器人、AI、现代制造培训与教育领域是STEAM教育的主要应用范围。而STEAM的学习模式,是典型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过程。

    4、知识图谱

    知识图谱技术是一个信号,也就是我们组织知识的颗粒度需要到知识点,课程是知识点的组合容器和教学设计加工工具。

    5、微课

    微课一般指包含一个知识点的课程。其实这也是一个信号,那就是对于学习颗粒度更小的需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简课-课程设计:第二代课程管理和设计技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enkv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