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坏一笑间
文/石岩磊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82831/239aa2386f05aa26.jpg)
俗话说“人人都是顺毛驴”,人们大多喜欢听表扬和鼓励的话,我也不例外,每次拍到自鸣得意的照片,便会向爱人炫耀一番,她总是随声附和地大加赞扬,久而久之我就感到有些不过瘾。昨天抓拍到一张蜜蜂飞临花枝的片子,清晰的身形、虚化的翅膀、艳丽的花朵组成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我在洋洋自得之余,向儿子展示了自己的杰作。
“嗯,不错,很有意境!”他的评语令我喜不自禁,能得到年轻人的首肯实属不易,我便有些心花怒放喜形于色了,可儿子又慢悠悠地补充道:“当我不知道怎么夸人时,一般都会这么说!”闻听此言,爱人早已笑得前仰后合,而我虽然有些尴尬,也还是被逗乐了。儿子开始时的话之所以令我喜出望外,是因为它正好应和了我目前的照相理念。我拍照片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力求清晰,二是追求新颖,现在是努力探索意境,就是想通过光影的组合表达出自己的创意和情绪,以期达到古人所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
我忽然联想到吹捧人似乎也有三个层级,第一是露骨直白的“溜须”。北宋宰相寇准在一次宴席中不慎将饭粒挂在了胡须上,一下属忙过去替他梳理胡子并把上面的多余物清理掉,极尽奴媚之像,这便是“溜须”的来历。第二层级是委婉含蓄的“拍马”。元朝时蒙古官员对自己的坐骑都十分钟爱,马匹成为权力、身份、地位的象征,所以他们见面时都喜欢彼此拍着对方的马背赞美有加,虽是夸马实是赞人,由此落下“拍马”的典故。而夸人的最高等级要数袁枚式的“戴高帽”了。
清代才子袁枚27岁时即当上了沭阳县令,赴任前他向老师尹继善辞行,尹继善问他:“你就要去做一方父母官了,有什么打算啊?”袁枚恭恭敬敬地答道:“学生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用来打理上下左右的人,免得他们为难我。”尹继善听后大为不满,责问道:“作为官员你应该考虑勤政爱民造福一方的事,怎么学会了这庸俗的一套呢?”袁枚和颜悦色地说:“世俗之人庸俗鄙陋,像先生您这样气节高雅、淡泊名利的人真是凤毛麟角啊!”尹继善听后很是受用,又语重心长地进行了一通谆谆教诲,袁枚事后对随行人员说:“只剩下99顶高帽了。”
照相与夸人大概有着相通之处,“清晰”是直观的感受,类似于“溜须”的直截了当,“新颖”则需要揣摩,和“拍马”的曲径通幽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意境”更得参悟,同“戴高帽”的巧夺天工有一比,但两者又有着天壤之别的差异,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动因不同。夸人,尤其是夸赞上级时多半是在为自己的前程与利益做铺垫,所以媚了色相软了骨骼,而照相,只是愉己愉人的爱好,便没了那么多的顾虑,好坏一笑间而已。
袁大才子的捧人之术可谓登峰造极,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我孜孜以求的照相技术难以望其项背,看来术业的确有专攻,奉承人实属天下第一神功,精于此道者大抵都会平步青云吧。我自叹弗如,便对不曾辉煌的过往释然了,对儿子的幽默与坦诚倍感欣慰,而对于照片也不再执于要好评,是否清晰、是不是新颖、有没有创意,都不重要,只要能让自己和朋友们赏心悦目就足矣。
2020.5.28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82831/dc89341dcba4ca03.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82831/39595ad4f5565ad0.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