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道第一(6节)(以下正文、译文均摘抄自骈宇骞《贞观政要》)
“圣哲乘机,拯其危溺,八柱倾而复正,四维弛而更张。远肃迩安,不逾于期月;胜残去杀,无待于百年。今宫观台榭,尽居之矣;奇珍异物,尽收之矣;姬姜淑媛,尽侍于侧矣;四海九州,尽为臣妾矣。若能鉴彼之所以失,念我之所以得,日慎一日,虽休勿休,焚鹿台之宝衣,毁阿房之广殿,惧危亡于峻宇,思安处于卑宫,则神化潜通,无为而治,德之上也。若成功不毁,即仍其旧,除其不急,损之又损,杂茅茨于桂栋,参玉砌以土阶,悦以使人,不竭其力,常念居之者逸,作之者劳,亿兆悦以子来,群生仰而遂性,德之次也。若惟圣罔念,不慎厥终,忘缔构之艰难,谓天命之可恃,忽采椽之恭俭,追雕墙之靡丽,因其基以广之,增其旧而饰之,触类而长,不知止足,人不见德,而劳役是闻,斯为下矣。譬之负薪救火,扬汤止沸,以暴易乱,与乱同道,莫可测也,后嗣何观!夫事无可观则人怨,人怨则神怒,神怒则灾害必生,灾害既生,则祸乱必作,祸乱既作,而能以身名全者鲜矣。顺天革命之后,将隆七百之祚,贻厥子孙,传之万叶,难得易失,可不念哉!”
译文:
“圣明的大唐乘机而起,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使倾覆的国家重新匡正,松弛的道德规范重新恢复。不超过一年的时间,就使远近平安;凶暴的人化而为善,达到刑罚废弃不用的安定境界,也无需百年。现今所有的宫殿观阁、楼台亭榭皇上都已拥有;奇珍异宝皇上都已收藏;佳人淑女都已侍候在皇上的身旁;四海九州的百姓都已成为皇上的臣属。如果此时能够总结一下隋朝之所以亡国的历史教训,思考我朝之所以得天下的成功经验,一天比一天警惕,虽有功德而不自恃。烧掉殷纣王的鹿台、宝衣,拆毁秦始皇宽广的阿房宫,居住在俊伟的宫殿里心里就会感到有危亡的惧怕,居住在简陋的房舍中却感到心安理得,这样就能与天地的神明在冥冥中贯通,从而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这是得用的最高境界。如果顾惜现成的东西不忍毁坏,就让他们仍然保持原貌,但要免除那些不急需的供奉,将其减少到最低限度。即使是豪宅间也夹杂着一些茅屋、玉石台阶和泥土台阶一起使用也无妨。要使百姓心甘情愿的效力,又要不用尽百姓的力量,要长想到居住的人享受着安逸,但劳动的人多么辛苦,这样百姓们就会自愿来到这里,他们非常尊重君主而自己也称心如意,这是次一级的德行标准。如果妄自尊大,不把上天的旨意记在心头,不考虑后果,不善始慎终,忘却打天下的艰难,认为是天命所归,抛弃住陋室时的简朴作风,一心追求雕梁画栋的奢靡建筑,在原有的宫殿的基础上还要扩建,在旧的建筑上广加修饰,以此类推,永不知足,百姓见不到德政,见到的只是无休止的劳役,这是最糟糕的德行。这样的做法就好比背着柴草去救火,舀起开水来止沸,是强暴来替代混乱实际上与先前的乱政走的是一条路,其后果不堪设想,后世子孙将如何看待你的事迹!没有可观的政绩就会产生人怨,产生人怨上天就会发怒,上天发怒就必然会发生灾害,发生灾害就会引起祸乱,祸乱一旦兴起,能保全家性命和美好名声的就很少了!顺应天命,改朝换代之后,长久兴盛的国运将要兴起,应当把江山遗留给子孙相承,传之万世。江山大业获得时艰难,却容易失去,能不认真考虑这个问题吗?”
明天再校对PS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