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来两个故事。
一位老人到海边,给海鸥喂食,他每天都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有越来越多的海鸥围在他身边,他很高兴,觉得他能贡献他自己的一份力,为这么多海鸥服务,所以,他带来的食物也越来越多,海鸥们对他的依赖也越来越大,后来有一天,这位老人死了,那些海鸥们忽然失去了食物来源,纷纷死去,只有少数的海鸥活了下来。
老人对这些海鸥确实心存一份爱,可这爱的层次还不够高,下一个故事呈现出来的境界或许更高。
小学语文课本有一篇林清玄的文章《桃花心木》,讲的是一位造林人栽植一种叫“桃花心木”的树,它能长得很高很高,可令作者奇怪的是,这位造林人来的频率不固定,有时隔几天,有时隔十几天,上午或下午来,每次来浇的水还不固定,更奇怪的是,他每次来都带上几棵树苗,以补栽那些枯萎的树。
作者跟这位造林人对话,才发现他的用意,要让树木的根深深扎进土壤中,就不能让它们依赖造林人的人工浇水,一旦它们养成这种惰性,很有可能会在风雨中倒下,或者在久旱中死去。他就是要让树木在不确定的环境中自生自灭,强大的自然会活下来,成为百年老树。
这就是塔勒布在书中所说的,与不确定性共舞。当父母的,如果留给孩子太多的东西,那么,他们如何奋斗?没有反脆弱的能力,他们怎么成长?把自己当成小孩去教,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网友评论